close

  5月23日,北京師范大學英東樓,北師大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顧定倩正在翻閱手語書籍。該研究中心牽頭制定了手語“國標”。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北師大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接受新京報專訪,揭秘手語國標誕生過程

  歷時7年 手語“普通話”終出爐

  近日,手語“普通話”《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發布,並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語委首次將手語規范納入語言文字規范標準范疇,可説是中國首部手語“國標”。

  雖然“國標”初定,但我國手語研究和規范化工作其實已經走過60個年頭。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顧定倩表示,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確定之後,相應地如何用手語表達拼音等,就成了亟須解決的問題。當年7月,聾人手語改革委員會成立,開始進行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和手語詞匯的研究。本世紀初,相繼編印出版《聾啞人通用手語圖》《中國手語》等工具書。

  《中國手語》一直是聽障人士教育的教學參考書,遠在雲南大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做特教的字老師用的就是這本書。

  在北師大英東樓,顧定倩辦公室的案頭也擺著一本幾乎翻爛的《中國手語》。1994年,他參與了當年版本的編纂,開始了手語研究生涯。

  隨著社會發展,這部手語書越來越不適用,一些新興事物都不能找到準確的表達。2011年教育部調查顯示,表達同一概念的手語動作不一致,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的手語溝通産生困難,63.1%的成年聾人希望制定國家通用手語。

  顧定倩説,他們研究中心牽頭,用了7年時間,制定了《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詞表只是詞匯方案的一部分,今年9月,收錄8000個詞的中國通用手語詞匯方案將發布。”

  減少不習慣表達

  作為聾人交流的語言,手語也像文字一樣分為表形、表意、表音。

  “表音就需要借助手指語,就是打拼音。”顧定倩説,拼音的聲母和韻母都可以用手指的動作表示。

  據他介紹,之前一些抽象概念,都是借助手指語表達。所以手語中出現了很多“表音+表形”的手勢,這種手勢多了以後,聾人看了就會糊涂。這次修訂,把很多不太符合他們日常交流的手勢替換掉了。

  顧定倩舉了“詳細”這個詞的打法。“細是有手勢的,詳只能打手指語X。但是聾人不接受這種打法,所以這次就將X去掉,打兩遍‘細’,在一定語境中表示更加細致。”

  “減少表音的成分,對于聾人來説,形象是最重要的。”顧定倩強調。

  中國人民大學手語社的高葛文蔚同學也舉了個例子,“比如偷偷摸摸這個詞,聾人不是打‘偷’和‘摸’,而是直接模倣偷偷摸摸的動作來形象表示這個詞。”

  地名收錄至省級

  在收錄了5000個詞的《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中,地名也佔了不小的一部分。

  不過,地名只收錄到省一級,顧定倩表示,“因為地名更加復雜,現在很多地名打法沒有統一。”

  當了30多年特教老師的字老師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字老師在教學中發現,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聾人有固定手勢,但一些小地方沒有統一的打法,有時候按字義打,有時候按名字打。

  還有一些地名,當地人和外地人表達的方式也不一樣。

  “比如江西或者南昌。外地人打‘八一’,因為知道南昌起義,用‘八一’表達南昌和江西的意思。但是本地人不打‘八一’,而是打別的手勢。”顧定倩説,“所以我們在制定詞表的時候,先把省一級確定下來,比如北京、山東。至于省會城市等,會收錄在9月份發布的通用詞匯那本書中。”

  至于外國地名,基本引入國際通用打法。“大部分國家名字,聾人本來就很陌生,所以借用國際上的打法了。但某些國家,我們有自己的打法,比如‘日本’,我們就在書中並列兩種打法。”顧定倩解釋。

  “唯物論”怎麼打?

  雖然通用詞表盡量減少手指語的存在,但在顧定倩看來,考慮到聾人受教育的需要,仍兼顧了手指語。

  “通用詞表的詞分兩大類,一類是生活用詞,一類是學科用詞,如‘唯物論’。”顧定倩舉了一個哲學概念,對于“唯”的打法,他們討論之後還是使用了手指語W,因為唯物論並不是“唯一”的意思,而是“物質是第一位的”。

  “通用詞表收錄生活用詞時會盡量使用表形和表意的手勢,在收錄學科用詞時會使用一些手指語,因為這些抽象的概念,本來都是需要學習理解的。”顧定倩説。

  字老師教授數學,也有一些特別手勢。

  目前,顧定倩所在的研究中心除了編輯通用手語方案外,還編輯了不同學科的手語。計算機、美術和體育科目的手語已經出版。

  手語也有“方言”

  與漢語類似,手語也有方言。

  “全國各地都不一樣,甚至北京不同區都不太一樣。”顧定倩説,“有些手勢是大同小異,但有些就完全不一樣了。同一個詞,會打出完全不同的樣子。”

  他舉了“錢”的例子。“一種打法是捻鈔票的動作,一種是比一個圓。”人民大學手語社的高葛文蔚舉了“如果”這個邏輯詞,她至少知道5種以上的打法。

  在編輯通用詞表時,如果南北方差異比較大,不能用其中一個地方的打法替代另一個地方的打法,顧定倩他們的做法是並列收錄。

  不過,中國少數民族並沒有發展出獨立的手語。據了解,西藏有5所聾校,建校時間都很短,支教老師多來自漢族地區。

  “我們調查過少數民族的手語,除了西藏有個別詞匯是反映當地食品、宗教的打法外,其他少數民族只是在民俗方面有自己一些打法,沒有一個少數民族有完全成體係的手語。”顧定倩説。

  目前,國際上也沒有通用手語。

  顧定倩介紹,是有一個“國際手語”,只是在會議上使用。“各國聾人間建立溝通是很快的,因為手語更多是形象。”

  語法是研究難點

  人大手語社每年有200多人報名入社,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手語理解聾人,並為他們做更多的事。

  對他們來説,學習手語,詞匯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語法。因為手語很多句式,和正常説話並不一樣。社長孫茜舉了個例子。“比如‘褲子多少錢’,他們會説‘褲子’‘錢’‘多少’。”

  顧定倩也坦言,語法研究是難點。他們在通用詞表後附有部分語法內容,幫助初學者理解手語,但並不是一個成體係的語法書。“語法的使用也與每個聾人自身的教育程度相關。受漢語影響比較深的,打手語詞序更偏向書面詞序。一般聾人可能偏向跟書面語不相同的詞序。”顧定倩説。

  顧定倩也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脫貧’,動賓結構。手語如果先打‘脫’再打‘貧’,聾人會認為還在‘貧困’。在他們的邏輯中,這個詞是顛倒過來的,先打‘窮’,然後‘跳出’窮。從表意來講,這樣更符合脫貧的意思。”

  手語研究的另一個困難是,語料分析不足。手語語料分析比現代漢語要難很多,因為手語語料要錄大量視頻。顧定倩表示,這也是他們將要彌補和努力的方向。(記者 李玉坤 王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