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要來介紹由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張榮興教授,所寫的「聾情覓意」這本書,他從語言背後的文化觀點,找到了手語跟中文的轉換關鍵,還更進一步對聽障教育提出不同的看法。

聽障朋友 靳武龍:聽人老師會手語,但是,不是很流暢,比較照中文的說法來比,還好二三年級是聾老師,所以教課就很完整。

回憶自己的求學經驗,國小就讀啟聰學校的靳武龍說,聾老師來教課,最能得到完整的知識。聽人在比手語,為什麼不像聾人那麼自然?而聾人在看中文,為何容易產生誤解?有學者研究發現,要掌握兩種語言間的轉換關鍵,得先了解彼此的思考模式。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張榮興:比如說我給他們的例子是,以前進咖啡廳,找有氣氛的位子;現在進咖啡廳,找有插座的位子,你問他為什麼要找有氣氛的位子?為什麼要找有插座的位子?

聽障朋友 于俊明:看到插座兩個字,會誤會是不是要插隊到前面去佔個位子。

聽障朋友 黃士貞:有聾人會解讀成,插座是要做什麼用的呢?是我自己要帶電器來煮東西嗎?會解讀錯誤。

原來,如果只看字面,或是只照字面上翻成手語,聽障朋友跟你想的不一樣。

聽障朋友 于俊明:要加解釋說,找有插座的地方來打電腦、手機充電,這樣就瞭解了。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張榮興:為什麼加了一個電腦就知道,因為插座跟使用電腦之間,有一個連結關係,就是一個是因、一個是果,當我們在讓聾朋友要理解某一個概念的時候,要知道他到底哪一個地方有誤解?這要先找出來,第二個等你解釋了誤解以後,我們還要了解,我怎麼樣加了什麼東西或者是用什麼解釋,可以讓他跟我們的理解方式是一樣的。

知道對方怎麼想,就能有效表達。手語、口語,沒有哪個比較好。除了讓聽障孩子學說話、融入聽人社會,身旁的親人是否也能試著用手語進入聾孩子的世界。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張榮興:他因為聽覺上的障礙,以至於他沒有辦法聽得清楚、講得清楚,我們聽人在學手語,我們的機制、我們的視覺,這個能力沒有問題,我們聽覺沒有問題,我們擁有兩種語言溝通的橋樑跟管道,我們卻不願意配合聽障的小孩,去擁有這樣一個語言的表達方式跟他溝通,其實愛一個小孩你應用他的語言就會發現,他的理解會跟我們一樣、他知識的成長會跟我們一樣,只是他使用的語言不一樣。

中正語言所張榮興教授,將他10年來研究手語、對聽障教育的觀察,寫成了書,相信聾教育沒有所謂「唯一的」教法,而是有「更有效」的方法。期盼能夠看到聾孩子自在的用自己熟悉的語言,不管是手語、口語、還是書面的文字,盡情表達、探索知識、和他人交流。

記者 歐姵君 王興中 嘉義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