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荳荳”(左)當年在台灣天主教福利會。記者周永受/翻攝
荳荳”(左)當年在台灣天主教福利會。記者周永受/翻攝
16年前,一個天生成骨不全(玻璃娃娃)的小女孩,因為多重障礙,父母束手無策,在馬偕醫院住了兩年,最後送進收容機構,無力的父母拜託社工:“我們真的沒有能力養,她能撐多久,就算多久吧…”
侏儒症養父母:她是上天禮物
後來,這小女孩只長到65公分,但她能走、能跳、能跑,又愛笑愛鬧,充滿自信。五年前,更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養父母因著自己的侏儒症,把她當成上天給的最佳禮物。
這名叫“荳荳”的玻璃娃娃,是天主教福利會收容棄嬰、病兒30年來,最特別的一個孩子。福利會負責人王長慧修女回憶說,16年前,荳荳早產,先天的成骨不全,還合併多重障礙。醫生診斷她髖關節移位、脊椎側彎壓迫心臟,心肺功能有嚴重問題,呼吸也可能隨時中止,要終生坐輪椅;更糟的是她先天聽障、重度近視,“要養大很難…”。
保母:她展現驚人生命力
但醫護人員不放棄,荳荳在馬偕小兒病房住了兩年,從醫生、護士到打掃的歐巴桑,人人當她是寶貝,又疼又寵。兩歲後出院住進福利會,展開漫長的復健和治療。一手照顧她的保母曾月美回憶,荳荳那時很容易呼吸困難,常常脹得全身發紫、口吐白沫,急得她又慌又怕,忍不住問修女: “快不行了,還要不要救?”但修女總是說: “再試試,再試試,別放棄。”然後,“月美阿姨”會一整夜抱著荳荳又拍又打又急救,荳荳也一次次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又回來。
荳荳復健的過程更艱辛。曾月美說,到醫院復健,拉筋、練走的疼痛,總讓荳荳哭到聲嘶力竭,她這個做保母的也跟著哭,恨不得能替荳荳痛。但奇妙的是,每次離開醫院問她“下次還來不來?”小臉上的淚痕還沒幹,兩歲多的荳荳還是會吸吸鼻子點頭說“還要”,展現驚人的生命力。
她從頭到腳都是所謂的“畸形”,兩歲以前連爬都不會,但之後卻似乎用意志力強迫自己;她先是會“滾”,掙扎著從這個房間滾到那房間;後來看著其他娃娃會坐、會爬、會走,好強的荳荳也舞著手腳奮力一試,慢慢從原本的成天躺著,逐漸坐了起來,然後又撐起小屁股在地上移動,後來居然能跑、能跳。
醫生給荳荳準備的助行器、支架、鐵衣,她也統統不要,即使最後身高只長到65公分就停止,即使走路跑跳會很痛,但她就是能忍,還一再挑戰自己的極限,最後她的行動能力竟和正常孩子沒有兩樣。
荳荳還有一種小巨人的氣勢。福利會的社工督導楊瑞玲說,荳荳雖然外表殘缺,還常年戴著助聽器和千度近視眼鏡,但個性鮮明,聰明中帶著霸氣,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別不同,別人做什麼,她就跟著做什麼,她的字典裏更沒有“自卑”二字,永遠抬頭挺胸,一臉神氣。有幾次帶她出去玩,遇到陌生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她,她還會恰北北的瞪人家:“我和你一樣,有什麼好看啊?”
社工:她讓我學會樂天面對困境
成骨不全寶寶“荳荳”與 美籍養父母(左一與右一)。記者周永受/翻攝
荳荳也非常鬼靈精怪,她愛撒嬌、會耍賴,曾月美一手帶大荳荳,照顧她九年,總笑罵荳荳“全身都壞掉,只有腦子沒壞”。曾月美說,荳荳剛上小學時,她去教室陪讀,老師在黑板寫了數學題問哪個學生會,小個子的荳荳竟然咚咚咚第一個衝上臺,嚇得老師問保母: “這孩子怎麼跑這麼快?”後來她愛上數學,一上數學課就呱啦呱啦講不停,但討厭語文課,一遇到語文課就裝病說要休息,讓阿姨 和 老師又氣又好笑罵她“別再裝了”。
這個特別的孩子更帶給大人們震撼的生命課程。王修女在福利會收容顧病兒、棄嬰30年,她說,“荳荳是最讓我震撼的孩子”,別人常以為是老師、社工在幫助荳荳,“其實我從這孩子身上學到更多,她教會我怎麼用樂天、自在的心,去面對生命的困境…”
一年一年,荳荳用這種奇特又勇敢的方式長大,但因為外型的特殊,等了10年,福利會始終找不到願意收養荳荳的家庭,她竟成為福利會“暫時”收容最久的孩子。
直到五年前,一對住在美國德州的雷普夫婦,輾轉知道遠在台灣有一個65公分、等待父母的11歲侏儒女孩;他們透過幾個月的電子信件認識荳荳,發現她樂觀、勇觀,很適合成為雷普家的女兒。更重要的是,雷普夫婦本身也是一對侏儒症, 雷普 先生身高僅110公分,但他是卡車司機,開著卡車暢行無阻; 雷普 太太更只有90公分,是美術設計師。
修女:她韌性十足潛力無窮
雷普夫婦最後親自來臺接走這個嬌小的女兒。楊瑞玲說,雷普夫婦“侏儒”般的身材背後,有著巨人般的勇敢和雄心,他們深信和荳荳會是一個特殊但幸福的家庭;他們自己多年來一關關闖過人生的許多難題,更決心帶著荳荳一起面對生命的更多挑戰。
小小的荳荳沒有讓養父母失望,她有了英文名字“露西”,很快的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融入新的學校和生活圈。曾月美常常和她聯絡,發現她在美國也和以前一樣“雞婆、愛現、愛講話”,一開始先是很敢講那一口破碎的英文,管他別人聽不聽得懂;上課也一樣愛衝上臺報告,學校各種聚會或戶外活動更全部參加,65公分的身高卻毫不畏懼的跳下 兩公尺 深的泳池,還好幾次擔任升旗手呢!
更好笑的是荳荳一樣古靈精怪,有幾回幾荳荳賴皮不想寫作業,還反問媽媽: “我在台灣都沒有作業,為什麼在這裡要作功課?” 讓 雷普 太太半信半疑打電話問曾月美: “你們台灣小孩真的都沒有家庭作業嗎?”
荳荳現在已16歲了,從當年醫院裏奄奄一息的殘缺嬰兒,到如今成為一身陽光的少女,更承諾長大後要回臺探望修女和阿姨們。王修女說,十多年來,正是因為醫生、社工、老師和養父母的不放棄,讓這個小生命有了不同的人生,這也證明生命的韌性和潛力無窮,不要輕易放棄。
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