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1975年前,身心障礙者多被認為是可憐的、需要社會幫助的對象。
在1989年後,身心障礙者相關的課文內容轉變為勵志故事。
在1993年後,才有正常化的身心障礙者意象出現。

最後,
課本中的障礙者論述幾乎完全沒有身心障礙者的聲音和世界觀,
障礙者的意象在課本中都是無聲的(voiceless)。

不論是接受幫助或成為勵志的對象,
身心障礙者的主體性,
對自己障礙身體的看法,
對社會、對一般人的看法,在課文中幾乎不存在,
彷彿身心障礙者就是沒有聲音的。

我們無法在國小教科書的文本中得知,
障礙者如何看待身體功能的損傷?
如何理解這個充滿健常能力偏見的世界?
更缺乏對障礙文化、障礙作為多元文化的一環
以及障礙者主體性的討論。

http://web.ntpu.edu.tw/~henghaoc/p143_188-TJS.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