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家淳台北報導】在《聖經》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而聞名於世的撒瑪利亞人,現因人口數過少,面臨了族群存續的問題。近幾年除了尋求現代醫學科技、以降低近親聯姻可能帶來的生育缺陷,同時也再度開放異國通婚,作為解決人口減少危機之道。

今日撒瑪利亞族群住在巴勒斯坦、那不勒斯市附近的基利心山,人口數只有766人,正面臨族群存續的問題;幾年前,撒瑪利亞的宗教長老們考慮到族群延續,進而於2007年起開放異國聯姻。

在歷史上也可見他們與異族通婚的歷史;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分裂後,住在北方的撒瑪利亞人與當地迦南的異族百姓普遍通婚。公元前兩千多年被亞述帝國滅掉後,經過兩、三千年的保守生活,形成今日的撒瑪利亞族群。

因為長期人口少,整個社區很自然地近親聯姻,而父母基因太相近往往造成下一代存有先天性生育缺陷的風險。很特別的是,這個社區缺少女性。

雖然像胡斯尼這樣的宗教長老同意了異國婚姻,但對他們來說,這真是沉痛的一步;他們一方面擔心族群的延續問題,另一方面也明白為了保存宗教文化而對異國婚姻做出的讓步,會帶來潛在危險。

對撒瑪利亞人來說,不讓外國人融入撒瑪利亞族群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一對撒瑪利亞夫婦伊沙克.薩姆利與他的妻子就差點付上這代價。在他的太太第一次懷孕時,他不曉得孩子是否健康。他和太太共有一位聾啞的同輩親戚,幾位醫生都不認為他們適合生育。

所以,就像其他撒瑪利亞夫妻一樣,他們做了些檢查。「醫療人員告訴我們,『在你的家族中沒有疾病的基因。』感謝神,我們兩個孩子都是健康的。」

伊沙克說,他相信生育缺陷的難題已漸漸被科技所克服,「隨著醫療進步以及對同家族內聯姻所衍生問題的警覺,撒瑪利亞社區的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到醫學中心去做必要的檢測,看看是否彼此適合結婚。當然不是每個都願意,但有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這麼做。」

婚前的醫療檢測和放寬結婚的條件,象徵著這個社區對「現代化」的接受,而伊沙克對於外國女子嫁到村子來感到不安,她說,「我們是在詳加考慮後才作出這個開放異國婚姻的決定,這些女人必須學習我們的傳統和宗教,我們要保存這個幾千年的宗教傳統。」

圖說:撒瑪利亞社區竭力保存傳統宗教,年輕世代也專注投入。(photo by Flavio~ in flick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