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武易利信廣告-聽障女子溝通篇
幫故宮拿大獎 彭文淳 很村上春樹的導演
作者:林妙玲 攝影:淳工作室提供 2006.6 /全球必學杜拜學
從廣告到電影,剛幫故宮拿大獎的美學派導演彭文淳,深受村上春樹的薰陶,
最擅長說故事與人物刻劃,讓不少大明星在他掌鏡下,散發出天生風采。
身著仿宋手工刺繡服飾的女子,在一棵繁盛的桃花樹下,舞動了滿園花香,引得正在品茗的中年詩人,以河洛古音吟哦起他的中年心境。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這帖故宮珍藏、北宋詩人黃庭堅的「花氣薰人詩」,在劇中人林強吟誦的古調與電腦音樂中,貫串起構圖美好的古今場景。
此部90秒的故宮形象廣告,成功演繹故宮「Old Is New」理念,摘下2006年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斯獎」(AAM Muse Award)的推廣宣傳類金牌。
故宮院長林曼麗笑說,這是剛過80大壽的故宮所得到的最大國際獎項。
彭文淳,正是該片導演。2005年,他曾以紀錄片《歌舞中國》,獲得第五屆華語電影傳媒獎之「最佳新導演」。
拍裴勇俊,不像廣告風格新
然而,43歲的彭文淳,在廣告界其實一點不新,已是近20年資歷的知名導演。
年輕時的彭文淳,因為喜歡電影而從物理系轉到外文系,有機會就到廣告公司打工。畢業後,當同學進出狂飆萬點的股市、賺容易錢時,他卻苦哈哈撐著電影大夢。儘管彭文淳很努力,早期卻曾因拍出來的廣告「不像廣告」,而被質疑「不是拍廣告的料」。
但在他摸索出讓廣告「好看」的竅門後,卻反而以獨特的美學風格,在廣告界獨樹一幟。
「構圖美,擅長人物刻劃與說故事,是彭文淳廣告的特色,辨識度很高,」長期與彭文淳合作的「摯在」廣告監製王小豪說,在彭導幾支著名的廣告片中,包括白蘭氏雞精踢踏舞篇、左岸咖啡、金城武系列廣告、東森購物裴勇俊篇等,都可見這些風格。
由於彭文淳很重視畫面美感,上山下海、一再勘景,經常只是基本功。
1996年,奠定彭文淳廣告地位的「中國銀行」系列,足跡踏遍中國大江南北,每一格畫面都令人驚歎。而即使是可以一鏡到底的劇情,他也不願潦草。
異言堂創意總監宋國臣說,彭文淳執導、去年甫得時報廣告金像獎的珍愛一世鑽石系列廣告,在「屋頂篇」中,一個女子因收到定情鑽戒而大叫、大笑,雖然劇情簡單,但彭文淳仍親自勘景,找到背景中有基隆河蜿蜒而過的頂樓。
此外,紀錄片《歌舞中國》的場景也是千挑萬選。開場那一幕,舞者揚揚在上海高樓頂部、僅幾公尺寬的平面上獨舞,雖然場面驚險,卻成為氣勢磅礡的絕美畫面。
拍金城武,靠村上春樹靈感
如此重視畫面構圖,除了因為喜歡玩攝影,彭文淳還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
「別人的分鏡圖是用畫的,我卻是用寫的,」彭文淳笑道。喜歡閱讀的他習慣以文字來思考影像,在這個過程中,村上式的語言常不自覺躍然紙上,每個場景裡的氣味、溫度與影像透過文字精準體現,然後他再以攝影鏡頭捕捉這些感覺。
村上春樹的文字、故事,常是彭文淳廣告腳本中的原型以及靈感來源。
前幾年,金城武所拍的易利信手機廣告,構想正是來自彭文淳愛不釋手的村上小說《聽風的歌》。廣告中,金城武到唱片行找歌,店員是個聽障女孩,竟然能感受到金城武的旋律,幫他找到唱片。角色對應村上書中「我」和「九指女孩」。
「所有荒謬元素都放在一起,劇情張力很大,很有村上的味道,」提起村上,說話斯文的彭文淳忍不住提高音量,多了幾分興味。
善於說故事的彭文淳,使廣告好看的另一個祕訣,則是讓大明星散發出天生風采。
「我不想讓金城武變成一個很傻的廣告人物,」彭文淳說。
於是,在匯豐汽車、易利信等系列廣告中,金城武時而是駕著跑車,到山中與女友相會的都會型男;時而又在聽障女孩面前天真地哼著歌,卻絕非呆呆在鏡頭前賣臉蛋。
拍林強,像紀錄片又不刻意
甜心主播侯佩岑、李英愛與裴勇俊等國內、外大明星,都在彭文淳的鏡頭下,有了不落俗套的表演。
這次故宮廣告中的主角林強,也呈現了自在的一面。
「彭文淳很會拍明星,但我不是明星,」拒絕當「明星」的林強說,一開始,腳本讓他有「演」的感覺,很抗拒。但與彭導的幾次溝通、交流音樂之後,就以半紀錄片的方式,拍出自然的林強。
「我們不刻意求『精確』,感覺到了,東西就出來了,」林強表示。
其實,開麥拉前,彭文淳並不隨性,他與工作團隊密切合作,讓細節也能完美。
「在腳本形成前,整個工作團隊經常一天花上近10個小時討論,導演希望所有人能站在一條線上來做事,沒有資訊落差,」大於製作總監、20年朋友的李瑜說,彭文淳總是能帶領團隊,看到不一樣的角度。
嘗試過多種類影像創作,將工作室命名為「淳電影」的彭文淳,終極目標是電影。
早期主要拍MV(音樂錄影帶),張艾嘉〈愛的代價〉、張雨生〈帶我去月球〉以及較近的孫燕姿〈the moment〉等知名藝人作品,都由彭文淳執導。
彭文淳表示,能對廣告人物刻劃有心得,頗得力於之前拍MV的經驗。
拍電影,就怕成奧運級導演
至於近10年的重心——廣告,彭文淳說這是最「刺激」的影像創作形式,周期快、曝光率大,成果立即被檢驗。
他還曾在部落格(blog)中,指廣告是「速食般的創作」,期許自己在商業框架中,將創作發揮到最大。
「不過,這要靠運氣啦!」彭文淳坦言,台灣廣告界普遍功力不差,是否能遇到願給空間的廣告主、廣告代理商,才是廣告能不能進步、有創意的關鍵。
2003年,彭文淳推出紀錄片《歌舞中國》,在電影界初試啼聲,即入圍角逐金馬獎。
何時拍新作?彭文淳嘿嘿兩聲,「快了,今年吧!不然就變成侯導口中的『奧運導演』(四年拍一次)啦,」平常就在創作劇本,甚至把夢記錄成「夢日記」的彭文淳,不缺故事。但電影這麼貴,他還需要多儲備一些夢想的燃料。
母親節前夕,彭文淳的母親心疼地說:「怎麼不拍些簡單易懂的廣告就好?省得在國外奔波取景,太辛苦了。」對此,彭文淳算了算,驚覺10年來已經出國超過200次,「我也很想待在台灣啊!這種移動的程度很可怕的,」透過話筒,上海傳來的聲音顯得疲憊。
儘管大陸、新加坡已是工作重心,但彭文淳仍希望多待在台灣。近來,他總隨身帶著薩依德的《鄉關何處》,離鄉背井的心緒,不言可喻。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2142&P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