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吳啟綜 攝影/高修民
第四屆「兒童少年好young人物」選拔活動,上月中旬召開決選會議,由感恩基金會執行長吳龍三、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擔任評審,從一百零六名入圍者中,選出四類項目的兒童少年好young人物。
馮季眉表示,兒童少年好young人物選拔的活動意義,主要是給中小學生好的學習榜樣,建立良好的人生目標,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人生價值應該是多元的價值,不管是做人做事、多才多藝,以及熱心助人,有優秀表現的,就是值得兒童、少年學習的好榜樣。
在第一輪討論中,每位評審先選出三名代表,再進行第二輪決選,經過不斷的討論,終於決定各組好young人物。過程中不少入圍者的優秀表現,獲得評審的讚許,雖然最後變成「遺珠」,但這些兒少展現的品德、勇氣和行動力,同樣都值得肯定。
例如「品德勇氣類」的屏東縣崇蘭國小六年級劉家苓,代替父母照顧腳已萎縮全癱的弟弟,每天背弟弟上課,也主動照顧癱瘓的同學。吳龍三說,劉家苓的故事很感人,現在有很多家庭都面臨變故,或是存在隔代教養問題,但這些兒少在面對不得不生活下去的情況,還能表現出可貴的一面,值得肯定。
「多才多藝類」的屏東縣公正國中二年級聽障特教生潘逢欣,迷上街舞,用心感受地面震動的節奏,成為學校舞林高手。李偉文指出,聽障者經常會讓人搞不清楚,他們外表看起來正常,不過,內心可能潛藏著自卑,或是最難溝通的一面,潘逢欣能有這樣的表現,值得肯定。
「社會參與類」的北一女學生盧宛孜和葉雅瑄從桃園出發,單車環臺,投入部落關懷,幫助原住民兒童。李偉文說,在升學壓力很大的今天,這兩位女生的精神值得鼓勵,可惜她們的表現,沒有像蔡靖純是持續性的。
「人生價值類」的身心障礙樂團,由雲林縣教育處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吳江明成立,六名團員在十二隻眼睛只有三隻眼睛正常,其他九隻眼睛都是弱視的情況下,卻能從音樂中找到自信。他們跟樂團其他三名明眼人,假日在斗南高中排練,並利用課餘時間到老人院、育幼院、各校資源班義演,散播歡樂。評審吳龍三、李偉文不約而同的認為,視障生要把一件樂器練好,很不容易,更何況要跟那麼多人合奏,默契搭配,更不簡單,何況他們本身就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人。
圖說:好樣人物評選過程,三位評審充分討論每一件入圍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