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個月大的劉凱俊并不是聾啞兒童,不過他的父母卻特地去學習手語,來和他溝通。
  母親陳寶鑽透露,小凱俊有一回突然猛敲自己的頭,陳寶鑽怎么勸他,他都不肯停下。

  她以為兒子在調皮,便打了他的手掌。但小凱俊還是在不斷敲頭。陳寶鑽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他頭發里有螞蟻。

  她說:“我當時很懊悔。如果他懂得告訴我,我就不會錯打他了。因此我決定學習手語,加強與他的溝通。”

  她透露,小凱俊以前要喝奶時,就會大聲哭鬧,現在他學會手語后,肚子餓時,會通過手語讓她知道。

  幼兒手語導師陳岑琴說:“幼兒總是‘呀呀、啊啊’,有很多話想告訴我們,但他還未掌握控制舌頭的能力,無法說出我們聽得懂的話,因此他只能用哭用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一些幼兒教育家發現,家長同失聰幼兒以手語溝通,比起聽覺正常的幼兒更容易溝通,因此推荐聽覺正常的幼兒也學習手語,讓還不會說話、不會書寫的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有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橋梁。”

  幼兒手語采用的是正統的手語手勢,不過家長只針對幼兒生活相關的詞匯比手勢,如“奶”“媽媽”“爸爸”“沖涼”“廁所”等,而不必整個句子都以手語來表達。

  此外,父母在教導孩子手語時,也同時發出這個字的聲音,讓孩子在學習手勢時,也學習說話。父母通過日常生活中重復地示范,讓孩子學習將有關的事物、手勢和詞匯,聯想在一起。

  陳岑琴透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學習手語后,幼兒將會更容易學習說話,也比一般兒童懂得運用更多詞匯和句子。

該調查也顯示,若從幼兒期就開始學習手語,一個8歲兒童的智商將比同齡兒童平均高出12點。

  她指出,幼兒到了4至6個月大,開始懂得控制雙手和學習聯想時,就可以教他手語。

父母必須有耐心

  不過,她提醒父母必須有耐心。雖然越早教孩子手語,就能越早和孩子溝通,但是年紀越小的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形成聯想能力。

  4至6個月大的幼兒一般需要兩三個月的重復示范,才會比第一個手語手勢。9個月大的幼兒需要6個星期,1歲大的需要1個星期。

  她說:“無論從几歲開始,一旦他懂得向你比第一個手語手勢來表達他想要的某樣東西,那就表示他已經形成聯想能力,之后學習新的手語手勢就會很快了。”

  她透露,即使孩子已經懂得說話,學習手語仍然很有用。

  育有3個孩子的陳岑琴在學習手語時,最小的孩子已經4歲了。

  她說:“有時我帶孩子出外玩,到時間回家,我只需要比個手勢,不必喊他們。他們想要玩多一會兒,也可以用手勢告訴我。我要走開一下上廁所時,也只需要悄悄比個手勢,他們就知道了。”

  此外,當孩子做錯事卻又嘴硬不肯說“對不起”時,手語也很好地派上用場,因為孩子總覺得用手語來比“對不起”,不像親口說出的那樣有損自尊心。

多個機構開辦手語班

  本地有許多聽覺和語言能力正常的人去上手語課程,每年到新加坡聾人協會去上手語課程的新生就有超過300人。

  協會手語導師陳婉珊透露,有不少人是本著對一個新語言的好奇,來學習手語的。

  她透露,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幼兒手語近年來相當流行,有不少家長和幼兒教育中心教師,都特地學習手語,來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