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她不是中國人,可她卻對中國孩子傾注了全部愛心。賀晨曦(中國名),這位金髮碧眼、來自澳大利亞、年僅26歲的姑娘,兩年前隻身來到長沙,不計報酬地照顧著一群中國孤殘兒童,成為長沙市第一福利院裏年紀最小的洋義工。

    割捨不下中國孩子

    相信任何人見到賀晨曦時,都會被她的樂觀開朗所感染。難怪福利院的孩子們一看到她,原本茫然的眼神就會閃閃發亮。“你好麼?今天開心不?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好不?”賀晨曦對著哪怕是重度腦癱的孩子,也會耐心地與他們交流。

    跟普通志願者不同,賀晨曦是第一福利院的長期義工,她要在長沙服務5年。孩子們是賀晨曦生活的全部。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福利院,為有腦癱、自閉症、聾啞等疾患的100名孤殘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
















“我忘不了孩子們那種渴求幫助的眼神。”賀晨曦說,2001年,她還在讀大學時,就來過長沙。2003年,大學畢業後本來打算留在國內,但回國後,她一直惦記著遠在中國長沙的福利院的孩子們,想知道他們的近況,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這個念頭,促使她在2005年通過ICC(國際關心中國慈善協會)再一次來到長沙,這一來,將是整整5年。

    為中國孩子苦練中文

    在賀晨曦身上,記者發現掌握一門語言其實並不難,關鍵是學習的動力。別看賀晨曦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兩年前她對中文可是一竅不通,而學中文的動力全部源自關照孩子。

    因為無法交談,最開始賀晨曦只能通過簡單的肢體語言,如擁抱等來與孩子溝通。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賀晨曦開始每週用3天時間學中文,2天半工作。中文學好了,她用4天半來工作,1天時間學習。賀晨曦在長沙的所有開支,全靠她在澳大利亞工作時的積蓄和父母的資助。

    賀晨曦出生於澳大利亞的普通家庭,爸爸媽媽和弟弟都在澳大利亞,因為女兒的緣故,爸爸媽媽都來過長沙。她說,爸爸媽媽都很想念她,希望她能早日回國,尤其是媽媽每週都會給她打來國際長途,但“這裡的孩子離不開我,爸爸媽媽也理解我”。

    賀晨曦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孩子們有進步。她在長沙的生活比較單調,除了工作和學習,閒暇時,她會去逛書院南路的布市,買布做衣服,“在這裡我買不到衣服,因為我比較‘大’一點。”姑娘的解釋讓大家哈哈大笑。如今的賀晨曦不僅學會了跟老闆砍價,還學會了吃辣椒、臭豆腐,她說,她已經愛上了這裡,5年期滿後,若孩子們需要,她還會繼續留下來。

    福利院洋義工很棒

    “他們很偉大!”在市第一福利院工作了5年多的趙金梅提起洋義工讚不絕口,她說這些洋義工對孩子很有耐心,“外國人對中國小孩都這麼好,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據悉,像賀晨曦這樣要工作5年以上的洋義工,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目前共有13名,全部來自ICC。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與ICC自1997年建立“殘疾兒童康復護理培訓中心”以來,已合作了10年。據統計,包括短期義工在內,10年來已有1000余名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德國、新加坡等不同國家的“洋義工”服務於該中心。(朱華)


 






2007年12月10日 18:12
來源:長沙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