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喜歡長時間戴耳機聽歌、煲劇或上網睇片,當身處嘈吵環境時便調高音量,與周圍環境「鬥大聲」以阻隔雜音。聽力專家表示,這種方法其實很「傷耳」,音量過大會損害內耳組織,甚至令聽覺永久受損,若歌曲本身節拍強勁或「飆高音」問題更嚴重,建議聽歌時音量上限為最高輸出的六成,用耳機後出現耳鳴甚至疼痛,代表聽覺功能可能受損,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警號。
記者:嚴敏慧

 

世界衞生組織早前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至高收入國家,12至35歲群組人士中,近五成使用個人視聽播放器時音量超標,四成在娛樂場所噪音超標情況下停留時間過長,並推斷全球約11億名年輕人,正受到個人視聽播放器和娛樂場所噪音超標威脅,聽力可能受損,這問題在發達國家更需關注。
養和醫院聽力學顧問區建國博士表示,本港情況與世衞報告數據相似,臨床上娛樂性聽力受損病例有上升趨勢。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一項調查訪問1,134名11至30歲港人,發現逾六成受訪者使用智能產品聽音樂、觀看影片和玩遊戲時,開壠音量高於安全水平的85分貝,逾兩成更將音量調高至98.6分貝;七成半受訪者更會在嘈雜的環境中額外調高音量。

 

音量上限六成最安全

音量越大、音頻越高、聽的時間越長,聽覺受損風險越大。區指,在高達90分貝的環境中逗留8小時,聽覺就會受到影響;當環境噪音每高3分貝,安全逗留時間減半;即在99分貝環境下,持續逗留一小時會使聽覺受損。外國有網站測試iPhone6及iPhone6 Plus的喇叭輸出音量,發現調校至最大時均超過105分貝,即在此音量下聽歌僅15分鐘,已可令聽覺受損。
區解釋,過大音量會影響內耳毛細胞,該細胞負責接收及傳達聲音給腦聽覺神經,當聲音進入耳朵時,毛細胞像樹般擺動,透過震動將訊息傳給腦部,惟長期處於高音量下,擺動過大致倒塌,會喪失接收及傳達能力,而此損壞更不能復修及逆轉。
一般人的交談音量約60分貝,港鐵車廂環境雜音約80分貝,85分貝則相等於旺區街道上的汽車聲音,惟人們難以評估個人流動裝置輸出音量的分貝。區教路,將音量調校至最高輸出音量的六成最安全,兒童只應調至五成。其實平時也可做個小測試,當旁人在耳機使用者的身旁,能聽到耳機傳出的聲音,則顯示音量過高;若聽歌後感覺耳鳴不適,亦是聽力出問題的先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