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南新聞网 | 時間: 2007-04-03 | | ||
阿力的求醫遭遇只是一個縮影。在福州市,約有8万聾啞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上醫院看病要么靠紙筆,要么由懂手語的親人陪伴當“翻譯”。据介紹,目前福州還沒有一家醫療机构為聾啞人提供手語導診,醫患交流難的問題日漸突出。 近日,福州籍聾啞人阿力向記者反映,他到某省級醫院檢查時遭遇了這樣的尷尬。 當天,阿力家人外出辦事,他突然感覺肚子疼痛,便自個儿來到某省級醫院就診。可一到醫院,阿力就傻了眼,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因為平時都有家人陪護的。無奈之下,阿力只好找導診台幫忙,可無論他如何比划,導診護士就是看不明白。阿力只好掏出紙和筆,一字一句寫下自己的症狀。 在醫生辦公室里,由于醫生不懂手語,雙方只能通過紙和筆交流。20分鐘過去了,醫生還沒弄清楚他的病情,這可把排隊的患者們急坏了,有患者邊罵邊擠白眼,阿力只能忍受著劇痛和其他患者的催促。 半個多小時后,醫生好不容易診斷阿力得了痢疾。 据省殘聯維權處趙小瑜處長介紹,目前我省聾啞人總數多達68.8万人,僅福州就有約8万名聾啞人。阿力的遭遇,在福州几乎天天都會發生。 省聾啞人協會負責人林群說,听力殘障的病患者看病時還常常會遇到醫生的冷淡。林群本人也是一位听力殘障人士,但她戴著助听器還能与人進行交流。即便如此,她每次去看病,都要帶上紙筆,也常常受到醫生的冷遇。 林群說,即使有懂手語的人作“翻譯”,聾啞人患者跟醫生的溝通還是會有隔閡,“醫學術語都非常專業,醫生問聾啞人的一些問題,聾啞人根本答不上來,而聾啞人寫的很多內容,醫生也看不太清楚”。常人一次就可以解決的小病,聾啞人患者通常要跑几趟。 [ 記者体驗 ] 聾啞人看病到底難到什么程度?3月29日下午4時許,記者陪同聾啞人鄭先生、林女士夫婦到福州總院体驗一番。 一進醫院門診樓大廳,鄭先生找到導診台,開始指手畫腳地問詢,可沒有人“听”得懂。好在護士很有耐性,她們拿出了紙筆,示意鄭先生把症狀寫在紙上。 “這里不好。”鄭先生在紙上寫了几個字,并用手指著自己的頭。“是頭痛嗎?血壓有沒問題?”就這樣,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地在紙上交流……20分鐘后,導診護士才明白鄭先生的來意,并指引他們買病歷、挂號。記者掐表計算,鄭先生花了近半個小時。 來到心血管科,主任醫師下班了,好在即將下班的副主任醫師曹醫生接待了鄭先生。 “你哪里不舒服?”曹醫生問道。鄭先生急忙手舞足蹈,一會指這一會指那。曹醫生只好拿出紙和筆。 “哪里不好?”醫生寫道。 “頭痛,不力路。”鄭先生回复。可一句“不力路”把曹醫生給弄糊涂了。“是走路不方便嗎?”猜測了許久,曹醫生試探地問。鄭先生點點頭,指著自己寫道“中風”…… 只几個來回,15分鐘就過去了,加上血壓測量、開藥方,足足耗費了近半個小時。之后,林女士也進行了類似的折騰,兩人總算看完病。 等鄭先生拿完藥時,天都快黑了,這時,他們在醫院已呆了近兩個小時。 [ 手語導診 ] 昨日,記者先后走訪了榕城7家省、市級醫院,發現沒有任何一家醫院有為聾啞人提供手語導診服務。几家醫院的相關負責人說,醫院接診的聾啞人患者并不多,專門聘請手語“翻譯”,需要醫院額外承擔一筆費用。省殘聯維權處趙小瑜處長告訴記者,目前,我省還沒有配備手語導診的醫療机构。 為何沒有醫院愿意配手語導診呢?林群分析說,醫生護士掌握手語的基本用語不難,但醫學專業術語太多了,加上与方言類似的區域性區別,短時間內精通醫學手語不容易。 對此,趙小瑜認為,醫院可以選派一到兩名導診護士,由衛生部門或省市殘聯組織專門的老師進行手語輔導,若有醫院愿意提供手語導診服務,殘聯愿意提供義務手語培訓,“其實每家醫院只要有一兩名導診護士參与培訓就可以了,并不會給醫院帶來太大負擔”。 福州大學社會學博士甘滿堂老師說,從人性化角度出發,應該鼓勵醫院配備手語導診,此外,還可以鼓勵懂得手語的社會志愿者積极參与助殘事業。 目前,我國一些省市的醫療机构開始陸續為聾啞人提供手語翻譯服務。2005年4月,30名醫生、護士從上海徐匯區殘聯專職手語培訓班畢業,走進社區為聾啞人患者提供手語導診服務。2005年8月,浙江溫州市曙光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也先后開設了“手語門診”。(記者 張學得 李劍准 實習生 張天潘 文/圖)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