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流浪老太。
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中新河北網衡水3月29日電 衡水故城縣軍屯鎮賈莊村,大運河邊一個民風古樸的村莊,當一位無名無姓的聾啞流浪老人餓暈在街頭時,村裏一對熱心夫婦收留了她,把她當成自己的老人一樣對待。6年時間過去了,儘管老人姓什麼叫什麼,來自什麼地方,還都是個謎,但這對熱心夫婦對流浪老人的好,卻是明明白白地被人看在眼裏……
-流浪老太氣色很好
正是春回大地、草長鶯飛的季節,3月25日中午時分,記者來到賈莊村劉振水家的時候,劉振水收留的流浪老人正和劉振水的母親一起坐在院子裏曬太陽,煦暖的陽光下,兩位老人神態悠然,尤其是那位流浪老人,臉色紅潤,氣色極佳。
劉振水的妻子于蘭翠正在拾掇著生火做飯,她告訴記者,院子裏的流浪老人和他們夫婦住在一起,而公公和婆婆身體還硬朗,單獨住在別處房子裏。正說著話,劉振水回來了,他是去喊父親中午來家吃飯。
吃午飯的時候到了,流浪老人和劉振水的父母坐在一起,她吃飯基本不需要別人的照顧,劉振水的妻子于蘭翠還不時地給老人夾些夠不著的飯菜,一派和睦溫馨。
-撿回一個老人來養
說起老人的來歷,于蘭翠回憶說,大約是在1997年的時候,這位流浪老人突然出現在村裏的大街上,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餓得臉都成了菜色,老人來村裏後就不走了,在大街上一連呆了三天。說來也奇怪,當時她都餓得快不行了,也不向人們乞討,有好心人就主動端些飯菜給她吃。
當時俺婆婆看她可憐,就說“跟我去家裏吃碗飯吧”,然後把流浪老人領到家裏來,當即給老人熱了兩個饅頭,她三口兩口就吃光了。我們兩口子看老人可憐,繼續流浪下去可能會死掉,就商量著讓她暫時住到家裏吧,就這樣把她收留了。
-老太無名無姓又聾又啞
于蘭翠說,這位流浪老人剛來的時候,嘴裏不停地咕噥著什麼,看上去神經兮兮的,還經常大喊大叫,有時候在半夜裏的喊聲都能把鄰居驚醒,而且老人又聾又啞無法和人交流,現在都不知道她的姓名。老人其實很愛乾淨,剛來的時候,我給她找了一身乾淨衣服,又在院子裏給她放了一大盆水,不用你照顧,她自己就去把自己洗乾淨了。
老人在俺家住了有半個多月,這時同在村裏的遠房叔叔劉保貴找上門來,說願意照顧老人,我們也覺得這樣老人就有了歸宿,就同意了。老人和劉保貴一起生活了好幾年,到2001年,劉保貴不幸去世了,老人的生活又失去了依靠,我們沒多想,就又把她接回家中,到現在六個年頭過去了。
-熱心夫婦上有老下有小
記者了解到,劉振水夫婦已經五十多歲了,雙方的父母都還健在,加上流浪老人就有5個老人需要照顧。劉振水有3個兒子,而且都還沒有結婚,小兒子還在煙臺上大學。收留流浪老人以後,劉振水夫婦肩上的負擔更重了,地裏的農活不太忙的時候,劉振水就出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十幾畝地就靠妻子一個人打理。
劉振水夫婦沒有虧待流浪老人,老人可能在流浪的時候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每逢下雨陰天就使勁兒敲打自己的雙腿,細心的于蘭翠就找來大夫給她醫治;流浪老人生病了不會表達,于蘭翠後來就發現了規律,只要老人眼神不對,就知道她是不舒服了,於是打針吃藥,端茶遞水,直到老人病體痊癒;冬天的時候,天氣比較冷,劉振水夫婦就讓老人和他們一起住到溫暖的火炕上……
老人上歲數了,牙沒了,于蘭翠每次炒菜,都特意在鍋裏留一部分,多煮一會兒,讓菜盡可能柔軟些;老人愛吃菠菜,于蘭翠就盡可能多做菠菜,可著老人的心思吃飯;春天家裏的雞開始下蛋了,也盡可能讓老人多吃,為她增加營養。
-早把老人看作自家人
流浪老人叫什麼名字?來自哪兒?劉振水夫婦一直想弄清楚這個問題,聽老人咕咕噥噥的聲音,有點兒帶四川音,但劉振水專門請來四川人“翻譯”老人的“唸唸有詞”,還是聽不出來什麼。6年裏,也有些尋人的人打聽到劉振水家,但都是失望而去。
儘管不知道老人的姓名,不知道老人來自哪,和老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劉振水還是把老人當成自家人對待。他說:“我如果撒手不管,讓老人繼續去流浪,那老人恐怕活不了多長時間,我不忍心、也不能那樣做,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照顧老人,讓老人有個好的身體,等著她家人來找到她的那一天……”
老人沒有什麼勞動能力,平時就在劉振水家衚同口轉悠,有那麼幾次,老人稍微走得遠了些,于蘭翠沒有看到老人,就急忙騎上自行車把老人找回來。于蘭翠說,時間長了,已經把老人看作了自己的家人,看不到她心就會揪起來。
編輯:雅子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