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葉遜謙認為,西九要達國際化水準,香港必須把握兩文三語的優勢,培訓多元語言及文化的年輕人。

2012-04-08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承載着國際文化藝術設施這個宏願的西九文化區有望在今年內上馬。Theatre Noir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葉遜謙在起用十多歲的年輕演員、上演英語百老匯音樂劇及引入通達專場一系列的大膽「實驗」中,深深體會到,西九文化區要達到國際化水準,香港必須把握兩文三語的優勢,培訓多元語言及文化的年輕人。他又指,為視障和聽障人士而設的通達專場,是未來的西九應該增設相關配套。


劇團Theatre Noir的賣點是「又中又英」,青春熱力逼人。葉遜謙過去數年在社區和學校培訓年輕人演話劇,藉着話劇學英文。去年九月,葉遜謙大膽起用了十多名十三至二十歲的演員,擔演改編的百老匯音樂劇《13》,共七場英語和四場廣東話演出,令葉遜謙意外的竟是英語演出率先爆滿。他相信,中英並重是香港的優勢,英語話劇是開拓亞洲其他地區、歐美,以至內地觀眾群的契機。


令葉遜謙難忘的是內地觀眾對英語話劇之反應熱烈,他說,去年劇團在北京上海巡迴演出,「我們提出可以找演員做普通話演出,他們(內地主辦單位)說不用,反正想要英文演出。」


葉遜謙慨歎,香港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卻未受發掘和培訓,香港又未有一個學院可以容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表演者,本港演藝學院只訓練廣東話的演員。反觀新加坡能吸引世界級的藝術學校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拉薩爾藝術學院)和紐約大學Tisch School of the Art去開分校,葉遜謙認為,國際化的藝術教育是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必要配套,因此香港必須先有一個多元語言和文化的願景,才會吸引學生去報讀,獲家長支持,學校才會來港開分校。


《13》又在香港首次引入「通達專場」。葉遜謙解釋,「通達專場」是專為視障聽障人士而設的表演,Theatre Noir請來電台節目主持人車淑梅義助為視障人士進行「口述影像」,台上演員又唱又跳,車淑梅則旁白解釋演員的一舉一動,帶動視障人士投入《13》。劇團又顯示專為聽障人士而設的字幕,將敲門聲等各種聲音化為文字,音樂響起,字幕就會說明是激情地、旋律由快至慢等描述。他說,香港要建立並不困難,只在劇場設傳譯的房間,配置耳簡及培訓口述影像的人才便可。


出處:香港新浪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