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儀征市區大慶北路,有一個熱鬧而安靜的角落。說它熱鬧,是因為這兒有一個車行,每天顧客盈門,生意好得不得了;說它安靜,是因為這兒的修車師傅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聾啞人。每天,他們用掛著汗水的笑臉與沾滿泥污的雙手與顧客進行著無聲的交流。日前,記者前去進行了一番探訪。

  1.聾啞人開修車行

  “正常人能做的我也能”

  這家車行的老闆名叫經修才,今年已經51歲,是一名聾啞人。年輕時憑著修車的手藝在路邊擺攤幫人修自行車,每天的收入只能夠勉強度日。不久後,他發現汽車配件的價格是自行車的幾十倍,於是就動了轉行的念頭。“那時候,看到廣東人賣汽車配件裝飾什麼的,我也嘗試進了一批過來賣,結果居然賣掉了。”經修才打著手語告訴記者,他的侄女在一旁翻譯。就這樣,發現商機的經修才開起了一家自己的修車行。

  “正常人能做的,聾啞人也能做。”這是經修才當時開車行的唯一信念,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剛開店的時候,只有經修才一個人忙,一些顧客不知道情況,進店後看不見人,就喊“有人嗎”,喊了兩三遍沒人理,車主就走了。就這樣錯過了好多生意,讓經修才差點失去開下去的信心。

  2.逐漸步入正軌

  出眾手藝贏得顧客信賴

  雖然起初遭遇挫折,但是經修才憑著自己一流的修車技術,讓他修車的好口碑一傳十,十傳百,成功地將自己的車行“推銷”了出去。記者在採訪時,正巧一位車主來到經修才的車行修車,只見這位顧客拿出紙,用書寫的方式和經修才交流,把故障的原因情況寫下來告訴經修才。

  “剛開始交流很不方便,畢竟手語我們也沒學過,現在熟悉了就好多了。”這位顧客對這樣的紙上交流已經習慣了。了解了顧客的需求之後,經修才拿出了修理工具,熟練地給這輛車做起了檢查。不過,汽車修理很多時候都要靠耳朵聽聲音,才能確定故障,經修才是聾啞人,又怎麼給人家維修呢?經修才指指眼睛向記者介紹,修汽車空調的時候,正常人空調跑氣都能聽得到,管道什麼的都能聽見,但是他不行,只能靠肉眼找到。

  按照常理,到經修才的車行修車洗車,不但溝通困難,而且速度也比較慢,可是生意挺不錯。經修才一刻兒工夫都閒不下來,他只能一邊給客人修車,一邊用手語和記者交流。經過一刻鐘的檢查,經修才發現,這輛車的空調排氣管接口有一處鬆動。他很麻利地排除了故障,而且沒有收顧客一分錢。這位車主忍不住對經修才豎起大拇指:“我們之前也是慕名而來,聽別人介紹,這位師傅修車的質量沒話說。”

  就是這樣,依靠出眾的手藝和誠信的作風,經修才贏得了不少顧客的信任,過來修車、洗車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不少顧客來得多了,一些簡單的交流都不需要紙筆了。

  3.關懷更多同伴

  5名員工全是聾啞人

  久而久之,經修才的車行在儀征有了一定的名氣。顧客都知道,凡是到這家車行來修車的人,全部都不說話,而是用紙筆交流。讓人意外的是,車行里的5名員工,包括老闆娘在內,全部都是聾啞人。因此只要你到他這裡來,無論什麼身份,無一例外都需要“入鄉隨俗”,拿起紙筆來交流。

  經修才也曾想過,招幾個聽力正常且能表達的員工過來,起碼能和顧客正常交流,但每當有聾啞朋友找他,想過來上班時,他都不忍拒絕。久而久之,車行里的員工就都是聾啞人了。經修才告訴記者,之所以要開這個店,是因為自己是個聾啞人,知道作為一名殘疾人的艱辛。他把聾啞人招來做自己店的伙計,可以幫助他們並給予一定的照顧。“我們希望自己養活自己,不給社會增添負擔。”經修才打著手語表達。

  經修才聽不到別人對他的讚賞,每當顧客豎起大拇指的時候,他的心裡總是很開心,他總是堅持著一個信念:別人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到!別人做生意,五分靠手做,五分靠嘴說,但他做生意,卻全部只能靠手做。然而經修才也正是靠著自己這雙手,憑著對顧客的負責、認真和誠信,最終贏得了顧客的認可。他們用質優價廉的服務,用勤勞的雙手實現幸福生活的夢想,同時也將他們的自信與樂觀傳遞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記者欒佳麗實習生卜彥

  新聞回顧

  這些聾啞人也值得我們尊敬

  2011年4月7日,本報A18版《“啞巴大叔”賣舊書養家》一文報導,在高郵市區北海附近,每天早晨7點多鐘,有位66歲的“啞巴大叔”騎著三輪車,載著300多斤重的二手書出攤。受其感動,鄰攤的一位河南婦女還充當起他免費的手語“翻譯”。

  這位老者叫陳國林,66歲,家住高郵城區,擺地攤賣舊書已有10年時間。據其介紹,這些舊書都是其從收廢品的販子手中以5毛、1元、2元不等的價格收回來的,然後整理上攤叫賣。在北海這一帶,顧客們都稱老陳為“啞巴大叔”。由於他賣的二手書價格公道,從不與人計較,路過此地的人都愛光顧他的書攤。

  2012年12月25日,本報A5版《錢文忠呼籲支持聾啞攤主》一文報導,23日下午4時23分,網​​友“@蟑螂遇上小強-回歸”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微博:“西區大潤發站台那邊,有一個賣米糕的攤位,攤主耳朵聽不見,大冷天的還在出攤。米糕也不貴,兩元一個,味道還不錯。”博主還配上了一張聾啞攤主攤位的圖片。

  一個小時後,《百家講壇》主講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被這位聾啞攤主所感動,轉發並評論了微博:“我不在揚州,請揚州朋友多支持這樣靠勞動謀生的人!謝謝。” 隨後,這條微博在短短兩個小時內被轉發了170多次。

  網友說的這位聾啞攤主叫徐志輝​​,他是高郵人,今年33歲,這個“香什錦米糕”攤是他與另一對夫妻合夥開的。這對“合夥人”夫妻同樣是聾啞人,男的叫章鑑遠,女的叫朱靜。朱靜通過筆談告訴記者,他們3個白天在工廠上班,業餘時間就出來擺攤,一般到晚上10點左右。“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租一間店面來做生意。”朱靜用筆寫道。

 

來源:揚州新聞網-揚州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