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上大學夢的元平學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學業的成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是這些孩子最重要的課程。
深圳晚報訊在深圳有這樣一所學校,學生們雖然身體殘疾,但他們飽含著生活的熱情和理想,他們經過發奮努力,考入本科就讀、進入合適的工作崗位、甚至成為特奧會的世界冠軍,它是深圳市唯一一所為殘疾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從學前教育到高中職業教育服務的學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待金榜題名時。每年6月,是學子們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時刻,在千軍萬馬衝上高考的獨木橋時,還有另一批學生,也在跋山涉水奔赴前程。高三的上半年,是聾啞學生報名參與全國聾人高考,改變人生、實現夢想的重要時段,每年都有一批聾啞學生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入讀本科、專科。
4月26日,2015年全國聾人高考落幕,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高考錄取率達100%,本科錄取率達50%,這意味著又有一批聾啞學生能夠進入夢寐以求的高校就讀,埋藏在心中的夢想種子終將發芽、開花。
備考時間僅有兩年半
經歷過高考的學生都知道,兩天高考的背後需要無數個日夜苦讀,而這種付出對於聾啞學生而言,更是雙倍的,聽不見老師說話,只能讀唇語依稀從老師的嘴形了解知識點;理解能力較弱,即使辨別了一句話的內容,也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在元平特校任教15年的王太華老師說,“同樣是高考,聾人高考僅有兩年半的學習時間;同樣的知識點,給聾啞孩子上課,一節課的內容三節課都不一定教得懂”。
為此,老師們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為了讓孩子們理解課本知識,每一堂課老師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準備,除了普通教學的遊戲、課本劇、視頻等形式外,老師們還需要運用手語與學生溝通,有時候遇到《中國手語》上沒有的詞句,老師也要與學生們一起自創手語表達。
文化與專業知識兩手抓
衝刺高考的背後,是一個個內心深藏的夢想。對於聾啞學生來說,招收的學校有限,能選擇的也僅有畫畫、計算機之類無需過多與人溝通的專業,而聾人高考既需要考普通高考考察的文化知識,也需要考專業特長。
說起這些已經就讀大學的學生,老師表示,一切努力他們都看在眼裡。王太華老師說,他曾教過的2013屆的廖澤南,如今已經是北京聯合大學的學生,除了家教嚴,他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每個週末書城或圖書館都能看到他認真學習的身影,甚至平時同學們在踢球,老師需要“命令”他放下手中的書本出去做運動。廣泛閱讀帶來的是思想的深度,對於聾啞學生來說,作文是難點,但是廖澤南的作文往往能透露出對問題較深入的看法,對時事和國情的關注。
今年畢業的郭嘉璐,同時被報考的4所大學錄取,成為元平特殊教育學校近幾年高考獲4所大學錄取的唯一學生,如今她是長春大學國畫專業的一員。她的畫作多次被送去參加國家級省市級比賽並獲得金、銀獎,同時她還被評為“深圳市優秀團員”“廣東省優秀團員”。班主任楊華老師說,郭嘉璐一直想成為畫家,為了這個夢想,每天早中晚同學們的休息時間,她都會去圖書館學習或者去畫室畫畫。
熱愛生活是必修課
看見自己的學生進入好學校就讀是每個老師最大的心願,但是對於元平特校的老師們而言,能幫助學生重拾生活的信心,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則成為更重要的目標。
在學校的每個教室裡,窗台邊的花草生長得格外茂盛,這些小生命迎接著每一天的陽光,也迎接著每一個孩子的笑靨。楊華老師介紹,每個學生都能從學校領取植物和種子,養花種地成為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學校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從自然中陶冶性情、敬畏生命。
雖然無法和正常人溝通,但這並不妨礙聾啞學生對這個社會的愛,他們的生活遠比想像更精彩。郭嘉璐早早加入了龍崗義工聯,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各種義工活動,還常常與同學們去書城進行手語教學。此外,她還是學校舞蹈隊、游泳隊的成員,多次代表學校參加省市各類文藝比賽獲獎。周琳曾參加市殘運會,並獲得羽毛球賽單打第一名的好成績,她也喜歡畫畫、攝影和旅遊,作品多次參展、獲獎。(帥小波張夢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