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10:00:39 |
來源: 貴州都市報
|
昨日,中挪“SigAm西部雙語聾教育”實驗項目期終評估暨總結大會在貴陽召開。該實驗項目倡導把手語作為聾學生學習的第一語言,並通過手語對聾學生實施漢語學習和其他知識學習,一改過去貴州的聾學生學習語言“以口語為主”的單一教育模式。
據了解,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貴州聾教育的發展嚴重滯後于普通教育的發展,極不適應聾孩子的正常發展。各特殊學校聾學生學習語言主要以口語語言為主。但現實是,由于聽障,多數聾童不可能和健聽兒童一樣學習口語,所以單一的口語教學的模式把大部分的聾生隔離在知識的大門之外。長期以來,不少聾生在初中畢業時,其文化水平只相當于健聽學生的三、四年級。
2006年,愛德基金會和挪威聾人福利基金會將“SigAm雙語聾教育”實驗項目引進到貴州。該項目改變了貴州傳統的聾教育模式,認同聾人手語和聾人文化,主張以聾人手語作為聾童學習的第一語言,將漢語作為聾童學習的第二語言。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在貴州開展7年以來,全省陸續有來自貴陽、貴定、銅仁、遵義、安
順五地的8所特殊學校的97名聾童接受了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實驗班課堂上,通過聾人教師和聽人教師(健全人)的相互合作教學、聾學生的手語學習強化、聾童家長的手語培訓等等新探索,使得聾學生的手語能力、閱讀書寫能力、交往能力、認知能力、自信以及聾人身份的認同感都有很大的提升。與非雙語實驗班的聾學生相比,實驗班聾學生的手語能力、詞匯量等都要豐富很多;個人情緒上也更加積極、自信。
據了解,下一步“雙語聾教育”將有望在全省聾人教育這一領域全面推廣。(申紅珊)
“雙語聾教育”是國際聾教育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它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聾教育方法。
雙語聾教育在歐美國家的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它改變著多年來聾教育中存在的教師和學生之間嚴重語言溝通障礙所導致的聾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況。被業內人士認可和接納,越來越被歐美發達國家重視。有的國家還將其寫進了國家的聾教育義務教育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