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係國科會所補助「 促進母親的後設認知而改善母子互動-母親使用 INREAL 錄影帶分析的效果 」部份研究結果的報告彙整, -計畫編號: NSC 92-2413-H-143-009- 。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者在『學齡前唐氏症幼兒與一般幼兒的母子互動-台灣與日本的比較- ( 黃愫芬, 2000. 2001.2002,Huang & Oi,2001a .2001b.) 』的研究結果發現:台灣母親對唐氏症幼兒使用命令句、說話量的多寡和幼兒的異常行為及語言發展有明顯相關。經由本研究者透過上述的研究結果後,呼籲協助參與上述研究對象的母親們,在對唐氏症幼兒說話時盡可能避免使用指示、命令句,相對的要多多注意幼兒的非語言行動。然而唐氏症幼兒的母親們給本研究者的回應是:「不要告訴我研究的結果,請直接告訴我如何教好我的孩子!」。這也讓本研究者深深感受到在傳授唐氏症幼兒的母親們有關互動技巧和溝通方式時,不衹應讓母親們了解相關的理論基礎,更應讓母親們有實際應用理論的機會。換句話說,唐氏症幼兒的母親們不祇應從聽專家演講與討論去獲取教養方法和教養技巧等等,也許更需要有實際操作技能與經驗分享的機會,以驗證相關的教養方法和教養技巧等等。
有鑑於此, 藉由 本研究者多年在日本實際參與 INREAL( In ter Rea ctive L 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簡稱 INREAL) 及特殊幼兒親職互動之研究教學與經驗,將 INREAL 導入台灣,期待透過由本研究者引導父母親針對與特殊幼兒互動模式的錄影帶的進行討論 ( 根據 INREAL 理論 ) ,此目的在於使特殊幼兒 的 父母親能有所省思,進而使父母親重新調整與特殊幼兒之間的互動關係 ,促進 特殊 幼兒們語言、認知發展, 並且 加以探討 INREAL 在台灣對特殊幼兒發展之促進及支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國內外相關研究
國內外有關特殊幼兒親子互動的相關文獻中,大致從以下三部份來探討:第一部份是針對特殊幼兒與母親的互動行為及一般幼兒與母親的互動行為之比較研究為主,進而了解與分析特殊幼兒的母子關係及互動之相關因素;第二部份的研究著重於特殊幼兒的家長對親職教育的需求調查研究;第三部份的研究則著重於特殊幼兒的親職互動實施或父母效能訓練,是謂特殊幼兒親職互動的實務應用研究。此三部份的研究,提供特殊幼兒親職互動理論與實務的學術參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份的基礎研究由於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高度興趣,因而許多相關的研究紛紛出爐,累積學術資料,也充實了許多理論的建立;然而,第三部份有關實務應用研究,至目前為止,國外研究十分豐富且範圍廣泛,但國內則付諸闕如,十分缺乏實證的研究。
研究方法
基於以上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參與對象為特殊幼兒與其父母親共 5 對。研究進行包括: (1) 「親子互動分析」的研習; (2) 拍攝特殊幼兒與父母親互動; (3) 父母親與研究者的助理一同謄寫與幼兒互動的逐字稿; (4) 父母親與研究者一同觀看互動錄影帶,並討論分析與特殊幼兒的互動模式; (5) 根據討論分析之結論,讓父母親做互動模式的調整。以上 (2)-(5) 的流程為一個單元 ( 需時兩個月 ) ,共需舉行三個單元。資料取得途徑包括:觀察父母親與其特殊幼兒之互動錄影帶、分析父母親與其特殊幼兒互動模式、訪談及相關文件資料等。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報告僅以一位母親與其幼稚園大班的智能較遲緩幼兒(穩定性非常高,平時看到他總是臉上洋溢著淺淺的微笑,偶爾皺著眉頭時而神情憂鬱的樣子)的互動之呈現。
第一次拍攝母親與幼兒的互動紀錄一分鐘逐字稿 【限於篇幅 10 以後輪流轉換暫略】
地點:台東大學幼教系家長晤談室;場景:玩積木遊戲 日期: 2003/12/10
幼兒 | 母親 |
1 ‧〈低下頭看積木,左手拿一個黃色積木,右手取白色積木依序排到第三個〉 3 ‧ 紅色 〈拿白色積木起來,又放下白色積木〉 5 ‧ 這邊啦 〈取白色積木起來,臉上露出些微微笑〉 7 ‧〈推掉白色積木至旁邊,眼睛看一下母親,然後右手食指指向母親右邊的紅色積木〉 9 ‧〈右手取母親旁邊的積木,左手拿一個黃色積木〉 10 ‧ 1 ─喔,這個嗎? | 2 ‧ 最下面是什麼色? 〈坐在地上,彎著身子,左手托著下巴, 右手指著身體前面的積木〉 3 ‧〈右手在排好的積木處點給幼兒看; 左手托著下巴〉 4 ‧ 紅色在哪裡? 〈左手托著下巴,右手指著地上的積木〉 6 ‧ 紅色ㄋ ㄟ─ 〈看幼兒,左手托著下巴,右手指著紅色的積木〉 8 ‧ 好,你拿 〈左手托著下巴,右手指旁邊積木〉 |
分析結果: 母親主導整個遊戲的過程,並且 刻意 使用許多命令句和考試問句與幼兒對話 及教導孩子 。然而;也發現幼兒一直看母親的臉色,母親卻忽略 幼兒的表情、肢體動作及非語言等等 。 母親的感想: 教授說拍攝與自己孩子的互動三十分鐘,然後自己從中選一分鐘寫成逐字稿。我覺得一分鐘太少了吧!能分析什麼啊?順利拍攝完成後和教授的研究助理選出一分鐘並寫成逐字稿,我和教授的研究助理竟然花了三個小時多才完成,輪到我分析檢討時,教授與其他特殊幼兒父母親給予的建議讓我有點尷尬,自己竟有這麼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目標: (1) 多給幼兒機會,多看幼兒的反應及表情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 (2) 對幼兒完成或說出語詞時要給予讚美。( 3 ) 將感受到 幼兒 的感情與行為語言化。
第二次拍攝母親與幼兒的互動紀錄一分鐘逐字稿 【限於篇幅 10 以後輪流轉換暫略】
地點:台東大學幼教系家長晤談室;場景:玩 翻撲克牌遊戲 日期: 2004/02/25
母親 | 幼兒 |
2. 那我們來剪刀石頭布 (右手握拳半舉看著幼兒) 贏的人還是輸的人先翻? (眼神仍注視著幼兒) 4. 贏的還是輸的? (更為大聲且頭微微向幼兒朝過去)
6. 輸的先翻喔? (注視著幼兒)
8. 好,來 (右手握拳) 9. 剪刀石頭布 (右手握拳向前搖晃,最後手掌呈現布的姿勢)
| 1. 好 (雙手由原本排好桌上八張反蓋撲克牌後伸到桌下至雙腿,眼神注視八張撲克牌)。 3. 好!剪刀 … (面帶笑容,伸起右手半舉握拳作出準備要猜拳姿勢) 5. 輸的 (臉朝向母親注視,右手由原本握拳變成微握至下巴處) 7. 對 (臉朝桌上注視著撲克牌)
10. 剪刀石頭布 (右手握拳向前搖晃,最後手掌呈現布的姿勢) |
分析結果: 母親這次比上次進步很多,感覺和幼兒的互動是一搭一唱。但是,母親沒有明確的將遊戲規則事先說清楚,以致幼兒不知道如何進行。其二,母親沒有 回應有關幼兒的問題 。其三,母親沒有重視幼兒自創的玩法。其四,母親沒有遵守自己設定的規則。其五,母親的動作可以再慢一點,不要急著對幼兒評價。 母親的感想: 拍攝第二次時,我一直提醒自己要記住上次分析時教授所給的建議,和改善前一次的缺點,也認為這次我一定會做一位稱職的母親,然而;沒想到在寫逐字稿的時候,還是發現到自己的問題,也發覺自己的缺點比上次還多。最後也感受到教授上次所說的「幼兒雖然有時候沒有辦法說出自己想表達的事情,但從他的肢體動作及非語言,就能感受到幼兒傳遞的訊息」。 目標: ( 1 )遵守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 2 )在互動過程中,不要一直想要教什麼給幼兒,應該要尊重幼兒的主導權。( 3 )當幼兒發出語言或傳遞的訊息時,給予語句的增長。( 4 )耐心等待幼兒做一件事情,也讓幼兒學會等待。
第三次拍攝母親與幼兒的互動紀錄一分鐘逐字稿 【限於篇幅 10 以後輪流轉換暫略】
地點:台東大學幼教系家長晤談室;場景:玩撲克牌相同對對看遊戲 日期: 2004/04/14
母親 | 幼兒 |
• 來這多少? (母親左手指著左下排第二張為 1 的牌及右手指著右上排第三張為 2 的牌,眼神看著幼兒) • 1 、 2 (小聲) 記著 1 在這裡喔! (母親左手指輕敲 1 的牌子) 2 在這裡喔! (同樣右手指輕敲 2 的牌子)
5. 好 (小聲且把剛剛的 1 跟 2 牌倒蓋) 6. 換你 (母親說完右手托著頭注視著桌面上的牌)
8. 對, YEAH 、 YEAH (小聲說) 然後呢? (右手托著頭看著幼兒翻開的牌且對幼 兒說) 再繼續呀
10. 你翻對了就可以再繼續呀 (注視著幼兒) |
• 1 、 2 (邊說,右手邊抓弄頭髮,眼神注視著母親所指的牌) 4. 好 (雙手靠在桌前看著母親指的牌)
7. (雙手同時翻開眼前上下第四張皆為 5 的牌子) 小, YEAH ! (大喊且雙手舉高搖晃) 9. (看著桌面其他的牌子準備翻開其他的牌子) |
分析結果: 從錄影帶和逐字稿的分析中發現,第三次母親跟幼兒的互動變成有真的在「玩」的感覺,而不是像第一次和第二次,母親一直在主導幼兒;第三次,發現母親先把遊戲規則跟幼兒講好,母親也能遵守自己訂的遊戲規則了,因此幼兒也可以跟著母親的腳步一直做這個活動,也發現幼兒變成也會主動跟母親交談,例如:「數字在哪裡?」。感覺幼兒的反應跟主動性有明顯的進步,但母親還是沒有觀察幼兒的非語言的行動、說話太急、太快等等 。 母親的感想: 我當母親的竟然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藉由這次與教授的分析討論及其他父母親的建議,在我省思的部份,除了要能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外,還要確實的活用,並把孩子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短短一分鐘的逐字稿,竟然有如此玄機存在! 目標: ( 1 )允許幼兒有自發性的活動,花時間觀察幼兒,對幼兒的需求及步伐變得更為敏感,成為更有力的傾聽者。( 2 )孩子的語言和聲音完成一樣模仿,然後將錯誤的部分正確的幫他重覆說。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INREAL 在台灣對特殊幼兒的親職互動實施上有非常良好的效果。除了讓參與研究之特殊幼兒的父母親認同之外,對於特殊幼兒發展之促進及支援亦有良好的成效。此外,由於研究過程研究者強調父母親 實際操作、應用理論與經驗分享 ,避免理論與實務的溝隙,使本研究的結果得以確實應用於親職實務上。本研究成果除了能補充特殊幼兒與其父母親互動行為模式的文獻資料以外,同時也提供親職教育之實務參考。
參考文獻
• Huang, S., & Oi, M. (2001) Maternal question-asking behavior to Taiwanese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and with no disability. Psychological Reports (SSCI) , 88, 501-504.
• Huang, S., & Oi, M. (2001) Maternal question-asking of Japanese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and with no disability. Psychological Reports (SSCI) , 88, 1096-1098.
• 黃愫芬 (2002) 「台灣的唐氏症兒童母親和一般兒童母親的溝通型態-自由遊戲和用餐情境的比較-」,特殊教育學研究第 40 卷第 3 號, 283 頁至 291 頁。
• 黃愫芬、漥田庸子、大井學 (2002) 「唐氏症兒童與母子互動 : 台灣和日本的比較 , (1) 母子對話和問題行為之關連」,日本國特殊教育學會第 40 回,第 521 頁。 國科會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NSC-91I 4F A0H00001
• 漥田庸子、黃愫芬、大井學 (2002) 「唐氏症兒童與母子互動 : 台灣和日本的比較 , (2) 母親對兒童非語言行動之反應」,日本國特殊教育學會第 40 回,第 522 頁。
• 大井學、漥田庸子、黃愫芬 (2002) 「唐氏症兒童與母子互動 : 台灣和日本的比較 , (3) 兒童對母親發問之應答」,日本國特殊教育學會第 40 回,第 523 頁。
• 黃愫芬 (2002) 「學齡前唐氏症幼兒和母親的相互作用 — 母親的會話形式和幼兒異常行為 — 」,第三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第 54-55 頁。
• 黃愫芬、漥田庸子、大井學 (2004) 「 INREAL 在台灣發展支援之適用」,日本國特殊教育學會第 42 回。
• 黃愫芬 (2004) 共著,「子???話? — 心?出?? INREAL ??話支援 — 」大井?、大井佳子編著,第九章〈?話?比??台??母子?日本?母子〉執筆,日本:?????出版, 152 ~ 169 頁
刊登於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民93 .11 ,69 – 72
感謝--東師幼教系.黃愫芬老師--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