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12月3日 14:22



  如果連聾人都“聽不懂”電視手語節目,那麼這個節目還有誰來看?“事實上,上海的聾人都打上海地方手語,他們寧可看有字幕的節目,也不願意看他們並不熟悉的中國手語節目。”上海聾人協會的手語翻譯邊海琴說。目前在上海,使用“普通話”版本中國手語的聾人並不多,對外交流成為聾人的一大難題。

  聾人交流遇“方言”難題

  大多數健康人可能會這麼想:聾人之間用手語進行交流,和外地聾人也好,和外國聾人也好,肯定要比健康人方便。但事實上,即便是手語,也有上海、北京、福建等各地的“地方方言”,如果要和外國聾人交流,更要使用一種國際手語。而在上海,懂得中國手語“普通話”版的聾人比例並不是很高,至於想和外國聾人“說話”,懂國際手語的聾人更可能不足10人。

  “它們的打法不完全一樣,由於各地文化、習俗的差異,不同地區的聾人 之間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邊海琴向記者介紹道,上海聾人和外地聾人經過一兩個小時的“磨合”,一般的交流如衣食住行之類,沒有大問題,但如果兩人想要交流更深刻或更細緻一些的思想,這就變得困難了。

  方言限制“普通話”推廣

  正因為聾人們操著“方言”,不少學習了“普通話”版手語的志願者在為聾人服務時,總覺得困惑:“為什麼我們還是‘聽’不懂彼此的語言?”這常常令志願者覺得沮喪,不要說是充當聾健雙方的翻譯,就連他們自己也難以“聽”懂聾人的意思。

  邊海琴說:“從1956年起就開始統一中國各地的手語,但目前中國手語的推廣度還是不夠,各地的聾人更喜歡使用本地‘方言’。”由於溝通範圍的局限,大多數上海聾人缺乏使用中國手語的機會與意識。

  不少聾人儘管在學校裏學習了中國手語,可一旦與朋友、家人交流,還是習慣性地使用本地“方言”。時間一長,等到要用“普通話”時,他們往往顯得笨拙,手勢也不夠規範,致使彼此難懂對方的意思。

  “聾人教聾人”效果更好

  上海聾人協會主席陳捷也是一名聾人,他曾興致勃勃地學過中國手語和國際手語。他表示,學習好這兩種通用語言,對於聾人來說,就好比健康人會說普通話和英語一樣必要。

  在推廣中國手語的過程中,陳捷一直堅持應該採用由聾人擔任教師的辦法。邊海琴告訴記者,目前在很多手語課堂裏,都是由健康人來教授手語。復旦大學一位教授曾經嘗試邀請了兩名聾人來教健康人手語,沒想到效果格外好。由於不能用聲音交流,參加學習的健康人都全神貫注在聾人老師的手勢上,大家學習得十分到位,也能用心去理解聾人的內心世界。

  “在推廣中國手語時,如果使用聾人自己教聾人的辦法,最後讓聾人擔任手語考核評委,那麼,推廣效果一定會更好。”邊海琴說,“畢竟聾人之間彼此更能通過手勢和表情來進行溝通。”








選稿:潘霄燕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孔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