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病資訊不對等,對聽障者而言,與醫師的溝通更加困難。台北市社會局自去年起提供聽障者聽打服務,並於今年中旬前進台北榮總、台大及三總診間,由聽打員搭起醫病溝通橋梁,降低錯誤溝通,避免導致開錯藥的發生。

北市社會局「聽語障溝通服務方案」由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承辦,該會共有22名聽打員、50名手語翻譯員,手翻人員有2位兼職聽打服務。

據統計,北市聽障人口占全國聽障人口11%,無障礙溝通有大量需求,聽障人協會今年1至11月就提供手語翻譯及聽打服務共1985件、3622小時,服務人數166人。

其中,醫療服務案件共1198件,占所有服務的六成。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理事長曹瑟宜表示,過去醫療案件只提供手語翻譯,但非每一位聽障人士都懂得手語,例如老年聽損民眾就看不懂手語,必須輔以文字幫忙。

只是,聽打服務礙於硬體設備,多半只在會議、研討、演講等場合使用,若沒硬體設備,較難提供服務,使聽障者只能侷限少數場合才能即時接受資訊。

今年五月,聽障女士余讓瑩向北市社會局申請聽語障溝通服務,她事先表明看不懂手語。聽障人協會與北榮溝通後,由聽打員帶筆電陪診,在醫師詢問病況同時,聽打員逐字記錄,透過網路雲端共用系統,將文字連線至病患手機中。

當時陪診的聽打員張慈珊,同時也是手語翻譯員。張慈珊說,過去聽障者看病都是將眼光放在她身上,但聽打陪診服務,能讓聽障者與醫師直接眼光接觸。而她為了不影響醫師看病,拿一張椅子坐患者身後,將筆電放膝上聽打。

余讓瑩也說,她到北榮回診這麼多次,首度使用聽打陪診服務後,也是第一次看到醫師摘下口罩對著她笑,醫師告訴她和聽打員,從未溝通這麼順暢過。

「聽障者的醫病溝通真的很卡!」曹瑟宜指出,若要接受重大手術,通常聽人家屬會協助聽障患者與醫師溝通,但若遇到聽障家庭,「就麻煩了」。她也說,曾有醫師誤解聽障者的「肢體表達」而開錯藥,病人吃完藥後發燒腹瀉不止。

曹瑟宜表示,聽打陪診服務是一項創舉,感謝三家醫院願意嘗試,讓聽障者的就醫環境更友善,尤其台灣逐漸步入高齡社會,聽力退化的高齡長輩,大多數是看不懂手語的,聽打陪診用文字補充說明之需求,將來只會多不會少。

此外,她也希望大醫院的聽打陪診服務有拋磚引玉作用,讓社區基層診所也願意加入,讓聽障患者就診時無需透過家人轉告才能得知病情,醫師也無需多花時間與聽障者筆談,於短時間內即可將充分的資訊傳遞給病患。

只是,因大醫院病人多,導致醫師看診時間不長,余讓瑩抱怨,她就曾遇過聽打員遲到一個小時。曹瑟宜說,不管是聽打員或手語翻譯員,均有簽訂契約,遲到2次就會停止派案2個月,另也需替病人隱私保密,納入職業倫理規範。

台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今出席記者會表示,聽打服務前進至醫院,有效消除城市的障礙環境。北榮副院長陳適安也說,聽打服務讓醫護迅速了解聽障者需求,溝通無障礙,但他認為還有努力空間,盼未來聽障就醫環境更優質友善。

聽打員(後左)協助聽障者看診。 記者鄧桂芬/攝影
聽打員(後左)協助聽障者看診。 記者鄧桂芬/攝影
 
聽打員(前左)協助聽障者看診。 記者鄧桂芬/攝影
聽打員(前左)協助聽障者看診。 記者鄧桂芬/攝影
 
今天是北市聽語障溝通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會,圖由左至右為聽打員張慈珊、聽障者余讓瑩、...
今天是北市聽語障溝通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會,圖由左至右為聽打員張慈珊、聽障者余讓瑩、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許立民、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理事長曹瑟宜。 記者鄧桂芬/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