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雅縣有這樣一個公司“曲宗勉唐畫派唐卡繪畫有限公司”,每週一到週六,這裡有許多年輕的姑娘和小夥兒進進出出,住在附近的一位老阿媽說這是一所學校,但青稞君進去拜訪後發現這裡“管事兒”的竟是煙多寺的僧人洛加和東嘎。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它的學生又都是些什麼人呢?

點擊進入下一頁

與大多數唐卡學校不大一樣的是,這裡的畫室並不跼踀,每一間都寬敞明亮;這裡有繪畫唐卡畫師、堆繡唐卡畫師、泥塑雕刻師......73位畫師。即使窗外車水馬龍,畫師依舊聚精會神。

陳列室擺放的證書是他們作品的獲獎情況,滿目的榮譽下,我試問一位上了年紀的畫師,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唐卡畫師,他的回答大意如下:要有一顆喜靜的心,要試著走進另一個世界......

染了黃色頭髮20歲出頭的小阿佳,是家裏最小的孩子,聽說這裡可以免費學習唐卡繪畫和雕刻,便慕名而來,一學就學了三年,雖然雕刻作品的過程辛苦,但是靦腆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說,她喜歡做這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次多在專心創作唐卡

背向我們坐的小夥子次多,在面對大家對他的畫作一片讚嘆時,他並沒有任何回應。洛加解釋後,我們才得知,次多是先天性聾啞。他手頭的唐卡畫作已經接近尾聲,這幅眾人皆稱讚的畫作,是他幾個月來的心血,他學習了9年唐卡繪畫,作為老師教學也已經9年了。洛加告訴我們在次多才來學畫的時候並不像現在這樣開朗,當年12歲的他因為自己聽不見也說不出,不合群、自閉且不自信,與大家學習生活在一起後,他逐漸改變了,現在的他自信又開朗。

在青稞君打著手勢對他點讚,他憨憨的回笑後,青稞君不禁被這無形的力量感動,這份感動來自溫暖的環境,也來自用刻苦勤奮改寫自己人生的次多。

洛加還說像次多這種情況,在這裡並不為奇,公司創辦至今,他們共培養了28名聾啞學生,目前還有4名在讀。

點擊進入下一頁

向巴格桑沉浸在自己的繪畫世界裏

點擊進入下一頁

拉嘎擺出了多個pose要青稞君給他拍照

我們陸續的看到了15歲的向巴格桑和22歲的拉嘎。他們學習的時間並不長,還在練習初級課程。他們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在無聲的世界裏專注揮筆,可以說,每一點進步都比普通人付出得更多。

洛加希望這些年輕的弱勢群體,通過學習唐卡繪畫藝術,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

點擊進入下一頁

高顏值加高畫藝的洛松仁青

25歲的洛松仁青背向窗子而坐,陽光從他背後照進房間,落在他面前的畫布上。他手里正握著畫筆蘸在色盒裏調試顏色,準備為唐卡上色。完成這幅唐卡需要一年左右,這樣的繪畫姿勢每天要保持十來個小時。洛松仁青告訴青稞君,一般從拜師到能獨立完成一幅唐卡畫作,至少需要七八年時間。他因為興趣,19歲便來到這裡拜師學藝,如今已經是第6個年頭。在洛松仁青絕美的唐卡作品裏,在這個燙著卷髮,時髦的年輕人妙筆之下,古老的唐卡藝術在新時代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和活力。

點擊進入下一頁

旺堆今年20歲,濃密的頭髮染成了黃色,他告訴青稞君平時除了畫畫,他還喜歡玩網遊,英雄聯盟已經三十級了,這個1996年出生的年輕人與“潮人”們是一路人,他的身份卻是屬於西藏古老傳承——唐卡畫師。如果7年前沒有來此學畫,可能至今還在察雅縣下面的村子裏放牛。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向大家展示繪畫課程的僧人洛加

在唐卡繪畫的文化中,畫一幅唐卡,表示著今生作畫,來世能夠出現在自己所畫的極樂世界之中。每一幅畫的精心繪製,都是繪畫者的一場修行。青稞君認為洛加和東嘎在做的事情便是一場偉大的修行,洛加說他畫了26個年頭,從2010年至今,已義務培養畢業了460名農牧民家庭的學生。

地處三江流域、號稱“康巴腹心”的昌都,是一處被世人逐漸熟知的熱土。在其集康巴文化、卡若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等為一體的地域文化中,唐卡藝術可謂一枝奇葩。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的勉唐畫派在這片熱土上大放光彩。洛加說,雖然勉唐畫派不太被世人熟知,也很少有機會和外界進行交流,但他仍會堅持義務辦學,免費培養這些學生,目的是:使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勉唐畫派能夠繼續傳承,讓這些孩子掌握一項生存技能,自力更生的同時,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勉唐畫派的魅力。

青稞君祝願這些師生們可以將唐卡繪畫藝術代代相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這一古老藝術派別——勉唐畫派,歷經千年而不衰。

漲知識:

勉唐畫派又譯稱"門赤畫派"。是西藏近代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以拉薩為活動中心,主要流行于衛藏地區。 該畫派的創始人是勉拉·頓珠嘉措,他出生於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區),勉唐畫派由此而得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