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海聽障女孩勇敢追夢:想優秀就必須努力

盧靜在家練習彈古箏。 佘麗莎 攝

盧靜在一次舞蹈演出中。 盧靜供圖 攝

  中新網西寧4月21日電 題:青海聽障女孩勇敢追夢:想優秀就必須努力

  作者佘麗莎

  盧靜,一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女孩,她不僅學會了「唇語」、說話,並掌握堆綉、繪唐卡、彈古箏、跳舞等多項技藝,憑藉異於常人的努力,盧靜把她無聲的世界描繪得有聲有色。

  時間回到30年前,健康漂亮的女孩盧靜出生在青海西寧的一個普通家庭里,她的父母家人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孰料,天有不測風雲,不到兩歲時,盧靜因生病注射藥品使她聽力失聰,父母帶她走遍了西寧的許多家醫院,但都沒有挽回女兒的聽力。

  「那時候看著女兒稚嫩的小臉,我決定即使再艱難也不放棄,女兒聽不到別人說話,那我就教她『看話』!」盧靜的母親王彩虹對記者說,她想讓盧靜通過「看話」,就是讀唇語和別人交流,可是這並非易事。

  每次教盧靜說話時,盧媽媽都讓盧靜用手摸著自己的喉嚨,感受發音時聲帶的震顫。小盧靜眼睛盯著媽媽的嘴唇,很認真地辨認每個字的口型。就這樣幾十遍、幾百遍、甚至幾千遍……盧媽媽耐心地教,盧靜吃力地學,常常練得口乾舌燥,就這樣,盧靜基本掌握讀唇語、說話的能力。

  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盧媽媽為了讓女兒像正常孩子一樣接受教育,她將盧靜送入了普通小學。上課時,盧靜目不轉睛地看老師的唇語,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學習很吃力。於是,盧媽媽每天晚上都提前將第二天課本的內容給她講一遍,母女倆常常到深夜才睡覺

  除了平時的學習,盧靜有許多愛好,尤其對跳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

  「靜靜在五、六歲的時候,有次在電視上看別人跳舞,她被舞蹈演員優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並跟著跳了起來,從那以後她便迷上了跳舞。」盧媽媽說不想女兒的天賦被抹殺,就把她送進專的舞蹈培訓學校學習舞蹈。

  為了做到舞蹈動作與音樂合拍這一最基本的要求,盧靜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得艱辛:她跟著老師的手勢和音樂發出的震顫,默默地在心裏打著拍子,出色地完成一個又一個舞蹈動作,一套相當難的舞蹈動作她能夠很快掌握,且深得其中韻味。

  然而,盧靜畢竟和正常的孩子不同,她也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隨著學習課程的難度越來越大,盧媽媽輔導她學習也顯得力不從心,於是,17歲的盧靜初中畢業后便中止學業開始打工。盧靜說,媽媽為了培養她已付出了很多心血,她只是不想再給家裡增添負擔,想賺錢回報父母。

  踏上社會後,盧靜去過美容院、工廠打工,可由於聽力障礙,她都沒能留下來。但盧靜柔弱的外表下,藏著一股倔強勁和不服輸的性格,她認識到自己必須掌握與身體條件匹配的技能,才能謀得更好的發展,於是,盧靜報名當地夜大,每天下班后,去學習漢語言文學專科課程。

  曾經給盧靜當了兩年半班主任的夜大老師顧永平對她印象很深刻,顧永平說,盧靜學習非常刻苦,她從不缺課,學習一直是中上等。「記得有一次晚上下大雪,盧靜班上的同學除了她以外都沒來上課,老師被她所感動,就給她一個人上了一堂課。」顧永平回憶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自身的特長、專業和努力,目前,盧靜是青海省聾人協會的副主席,並在青海七彩夢殘疾人藝術團任職,平時教授其他殘疾孩子跳舞,還參加青海省內外許多舞蹈演出,並拿下諸多獎項。

  在盧靜家裡,記者看到她的房間收拾得十分整潔,房間里擺著古箏、葫蘆絲等樂器,還有許多獎杯和獎狀;寫字檯上擺滿了書籍。盧靜對記者說,她很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每天下班吃過飯後,她不是練習基本功,就是看書給自己充電。

  「我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更希望自己要比普通人還優秀,那麼我就必須更努力。」盧靜說。(完)



詳全文 青海聽障女孩勇敢追夢:想優秀就必須努力-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421/1692224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