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0 聚訊網

在徐匯區業餘大學,聾人學生們管他叫“爸爸老師”。他始終像父親一樣,為學生們思量著前程和人生。

 

做了28年教師,據說李根寶只發過一次火。平時,李根寶總是笑瞇瞇的,說話輕聲輕氣。在徐匯區業餘大學,聾人學生們管他叫“爸爸老師”。不僅因為他溫潤如水似慈父,還因為他始終像父親一樣,為學生們思量著前程和人生。

“半路出家”走近聾人

在李根寶身上,有不少不太相干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他學藝術出身,是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的78屆畢業生,卻毫無藝術家慣有的不羈或飄逸,是那種下班回家會去小菜場兜一圈的上海男人;他的家庭中無一人有聽力障礙,他卻“半路出家”和聾人學生相處了27年。

30年前,33歲的李根寶從福州軍區文工團復員回到上海,到徐匯區業餘大學參與了實用美術專業的組建。1987年,實用美術專業來了兩名聾人隨班就讀,其中一位是現任上海市聾人協會主席陳捷。

這是李根寶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聾人,“剛開始交流起來很困難,我不會手語,素描課、色彩課還可以手把手教,可是理論課就很難表達了。一些抽象的詞語,怎麼解釋他們都不明白。”可是,聾人學生的刻苦,讓李根寶印象深刻,“當時的聾人學生,都是有工作的,他們來上學,是為了在專業上更進一步,給自己多一份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 ”李根寶潛心學習手語,又請來聾校老師做翻譯,如今的他不僅學會打手語,還能用手語上藝術專業課。

1988年9月經批准,徐匯區業餘大學就此開設了國內第一個聾人成人大專學歷專業——實用美術專業。1992年9月市高教局批准,面向全國招生,不僅招收本市聾人學生的成人教育大專班,還招收全國各地聾人學生的寄宿班,此時,聾人教育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

嚴格要求不求回報

別看他性格溫和,教學嚴格是出了名的。“不嚴格,就成不了才,我不會因為他們身有殘疾就放鬆要求。基礎不紮實,拿什麼出去競爭? ”每年藝術係都要去安徽涇縣農村寫生,出去寫生,大家都知道,李老師的寫生課沒那麼好混。每天的課程從早上5點排到晚上9點,起床、跑步、寫生、水彩……幾乎沒有一刻空閒​​。而作為帶隊老師的李根寶,則就更是起早貪黑。當地村民都知道,聾人班從來不玩。

多年來,李根寶每天8點前就趕到學校,除了上課,還要管住宿學生的生活起居,心理健康。業餘大學週末更忙,晚上還要值夜班。連續48小時待在學校,也是常有的事。

他學西洋美術,師從上戲的陳俊德教授,既是陳教授的學生,也是莫逆之交。2011年退休前,他對同事們說:“我退休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和陳老師一起,到巴黎的郊區租一間房子,待上兩個月,天天畫畫。如果有機會,我還要跑遍歐洲所有的美術館,去看一看那些真跡。 ”退休第一年,特教部需要他,他留了下來,一留就是三年。退休後的夢想,只能在桃花潭邊遙想。

漸進式課程舊貌換新顏

2008年,徐匯業大的聾人學生有90多名左右,今天在校學生增長為近200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這樣的增速,在成人學歷不受關注的當下,是非常驚人的。“聾人學生選擇業大,不僅為一張文憑,更看重未來的就業。我們如果還是固步自封地教學,能幫到他們什麼? ”特教部成立不久,李根寶心中藏匿很久的想法得以實現。

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何與專業技能學習的結合?職業教學如何與就業技能相接軌?李根寶在朋友和過往學生的幫助下,逐一開始走訪會展、廣告、動畫設計、遊戲、電商等行業的許多知名企業,與技術人員和人力資源部門溝通,了解市場對藝術專業學生的需求。他一邊調研,一邊就開始了課程的改革:除了手繪等基礎課程,相關的專業課程都要掌握電腦操作高端技能,當然也就觸及了部分專業師資缺乏等方面的重重壓力。

但“爸爸老師”想得更深遠:“原先的狀態,看起來不錯,但學生卻覺得學不到東西,最後選擇離開。當學生越來越少的時候,專業的結局就是消失。 ”

6年間,李根寶走遍了大大小小熱門企業,從到會展、廣告公司安排實習,到與淘寶大學建立聯絡,從與上海戲劇學院合作建立聾人專升本項目,到和小籠包聾人協力事務所合作各類公益活動,李根寶給聾人學生搭建的平台越來越新,也越來越廣。

這個“爸爸老師”,真的不一般。

來源:www.jfdail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