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8.04.22 
嬰兒手語 和寶寶默默溝通
喬慧玲/台北報導



     還在襁褓中的嬰兒也能學手語?手語國際化協會推廣「嬰兒手語」,讓無論是正常聽力或聽語障的家長,都能透過比手畫腳和口語能力尚未發展的小寶寶溝通,據美國實施經驗,學手語的嬰兒,日後口語和智力發展能力均比同年齡孩童更快、更好,潛力無窮。


     手語國際化協會創辦人黃學忠聽力正常,他在30多年前到日本大阪看萬國博覽會,隻身住在民宿時因和老闆無法溝通,鬧出不少趣事,讓他萌生推廣手語的想法,並自美國引進嬰兒手語。


     他表示,嬰兒手語在美國推行20多年,已臻成熟,目前在日本、英國、新加坡中國大陸上海等地,均蓬勃發展。東方社會家長重視孩子成長,據悉,上海甚至還有專教嬰兒手語的補習班,學費還不便宜


     各國手語比法雖有不同,但嬰兒手語是擷取其中最簡單、普遍的詞彙,比如吃、喝、對天氣的感受、禮儀、食物、感官知覺等用語,不同國籍的人也可藉由手語做基本溝通,跨越語言藩籬。


     黃學忠指出,幼兒在2歲大前口語能力尚未發展,但5、6個月大的嬰兒其實已具備和成人溝通的能力,只是無法說出來。


     當寶寶哭鬧時,家長常因無法了解寶寶要表達的意思而苦惱,若親子都學手語,家長可適時掌握到孩子需求。此外,學手語還有助培養幼兒口語能力表達,領悟力和理解力也表現不俗。


     一般人多認為手語難學,黃學忠說,手語詞彙只需約300個,一般人學了之後就能和聽語障者交談;而且學手語,也可在嘈雜環境下或遠距時彼此溝通,十分便利。協會正編纂嬰兒手語教學書籍,希望拉近聽語障和主流社會的距離,也鼓勵人人都來學手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