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商城一家食品部,十幾個孩子叫■喊■:“媽媽,我要火腿腸。”“媽媽,我要蝦條。”售貨員驚訝地問:“你怎么這么多孩子?”被稱為媽媽的婦女就是赤峰回音聾兒康復樂園園長、38歲的農家女孫月光。

  1993年春季,28歲的孫月光給一位叫梁海的9歲聾啞兒當家庭教師,有人勸阻,有人說風涼話。孫月光也猶豫過,但是聾啞兒母親的痛苦吶喊讓她堅定了決心。她告訴記者:“當時,看■孩子的家長痛苦地打■自己的腦門,瘋了一般揪■自己的頭發,發出震憾人心的呼喚:‘誰能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心像刀割一樣,眼■直往出涌,我暗下決心,要用加倍的努力,讓鐵樹開花,讓啞巴說話。”

  教聾啞兒開口說話,對孫月光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面對無資料、無經驗的難題,她冥思苦想。一開始拿實物教孩子,沒啥效果。后來從漢語拼音入手,對口型、學發音,逐步引導孩子掌握字、詞。僅僅一周,聾啞兒梁海說出6個漢語拼音字母,還學會幾個詞語。梁海的媽媽聽到孩子發出聲音后,喊■:“這回我兒子有救子。”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流下了喜悅的■水。

  1993年11月,孫月光參加了中國聾啞兒康復培訓中心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了解掌握了聾兒聽力語音訓練的基本方法,辦了聾兒康復班。1997年,在元寶山區殘聯的支持下,孫月光在元寶山區創辦了赤峰回音聾兒康復樂園。

  幾年來,孫月光采用語音語位訓練法、舌體操訓練法、暗示教學法、全天候教學法、心理康復法、親情感化法等教學手段,總結出“回音聾兒康復法”。并在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音康復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年會會刊中發表了論文,參加了全國的學術交流。除了采用教育康復手段外,孫月光還通過針灸打通殘疾兒童的聽覺語言神經脈絡,用功能性保健品滋養神經細胞,輔以聽力補償設備,強化語音語言訓練,收到明顯效果。喀喇沁旗大牛群鄉的聾啞兒劉偉東,14歲入學,治療3個月后聽見了聲音,學會了講話。

  孫月光把聾啞兒視為自己的親生兒女。一天之中,孩子們有的拉了,有的尿了,有的哭了,有的調皮打架了,有的剛尿完尿就玩起尿泥,有的剛吃完東西就把手往衣服上抹,還有的挺長時間也發不出聲音來,孫月光白天忙了一整天,晚上孩子睡覺之后,還要給孩子們洗衣服,有說不出的無奈與忙亂。

  敖漢旗有一個叫李永樂的男孩,入學時僅4歲,孫月光家也有一個男孩,為了照看聾兒,她把自己的兒子送給鄉下的婆婆照看,天天摟■聾兒睡覺。兒子十分委屈地向奶奶告狀:“我媽媽不是我媽了,成了別人的媽了。”喀喇沁旗一個女孩叫邸春花,父母是聾啞人,上學念書交不起學費,她8歲來到孫老師家,學習說話,又學習文化,孫月光不僅沒收學費,還免費提供食宿。她見到記者時說:“叔叔,我叫邸春花。以后,我就叫孫春花了,孫媽媽是我的親媽媽。”

  10年來,孫月光克服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母愛獻給了聾啞兒童,成為30個聾兒的媽媽,她也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勞動模範。她為自己選擇的事業而自豪,她為孩子的變化而驕傲:“康復一個聾兒,溫暖一個家庭,成為更多聾兒的媽媽,是我最大的心願。”(包小翔)


(新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