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祖基菲展示耳蝸內置助聽器材,一套完整的器材市價7萬令吉。(圖:星洲日報)
祖基菲展示,細長及透明軟管狀的助聽器(小圖kb902c10.jpg)的裝置位置圖,通過手術置入失聰者的耳蝸。(圖:星洲日報)
(吉蘭丹‧哥打峇魯2日訊)哥市蘇丹後再納二世醫院已備有醫療技術和器材,為失聰者進行耳蝸內置助聽器手術,讓失聰者有機會聆聽聲音。
醫療器材來自奧地利澳洲
有關醫療器材來自奧地利及澳洲技術,一套完整的器材市價7萬令吉。不過在政府的助下,子民只須負擔小部份的費用,無須承擔龐大的醫療開銷。
此院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祖基菲沙拉胡丁說,只要附在使用者耳朵上的“接收器”不掉水或者受重物壓過,這套昂貴器材基本上是可以終生使用。
他也說,院方其實自2009年起提供上述醫療服務,前後已為8名失聰者重獲聽力,其中一些病患來自登嘉樓州及彭亨。
他說,由於不少民眾都不知道院方提供這類醫療服務,因此,他希望借傳媒,向廣大民眾傳達這項訊息。
手術後指導孩童發音
另一方面,他指出,失聰者主要分為2個類別,即天生或後天造成。不過,任何類別的失聰者都可通過上述手術重獲聽覺,其中以5歲以下的孩童,效果最佳。
此外,院方也將安排語音專家,配合在手術後指導孩童發音,同時協助使用者調整辨別聲音及調整聲量等。
他也提醒父母必須注意孩子在一歲半至兩歲的成長期,對聲音的反應,以免孩子失聰而家長卻沒有察覺,進而延誤醫療。
星洲日報/東海岸‧2010.09.0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