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山日報2018-03-07第8451期A5版 發布日期:2018年3月7日 
 
    聾人畫家鄭栩明在工作室裡創作。

    來自港澳台和廣州的幾個熱心人士收藏了他的畫,不只是被他的作品感染,還因為他先天性失聰,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在父母幫助下,養育了兩個健康的孩子。他是我市聾人畫家鄭栩明。通過他父親約見他時,栩明正行走在慈善萬人行殘聯方陣裡,我們相約中午1點在他的畫室見面。

    他的生活墮入無聲世界
    畫室就在住宅樓下,是原來的車房改造的,面積約有20多平方米,貼牆擺放著油畫、國畫,中間立著一副畫架。
    見到他時,習慣性向他問好,他愣怔在那。我突然醒悟過來,他什麼都聽不見,從出生開始就墮入無聲世界。
    經他父母提醒,我們加了微信,開始一問一答式交談。
    沒有手機之前,他與人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筆談和手語。
    1977年出生的栩明,早在出生三四個月時,母親發現他聽力有問題。其時,父親還在鐵道兵部隊,栩明出生時,父親正在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工地。
    栩明四五歲時,母親帶他去了廣州陸軍醫院檢查,醫院診斷為神經性耳聾,做了針灸治療,但沒什麼效果。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中山還沒有特殊教育學校,城區小學都不願意接收失聰的栩明,父母把他送回了家鄉火炬區濠頭村小學。
    到2年級時實在讀不下去,無法言語交流的他被同學孤立,偶爾有同伴捉弄他。
    栩明的大舅舅在廣州工作,聯繫了廣州聾啞學校(現在的廣州聾人學校),9歲的栩明從學前班開始,小學讀了8年,然後3年初中、3年高中。高二將結束的時候,校長建議他報考特教學院。栩明生在書畫之家,受父親影響,栩明13歲時迷上了繪畫。2000年,學校組織栩明去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報考,被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裝潢廣告設計專業錄取。非典爆發的2003年,栩明大專畢業,那一年他26歲,覺得年紀不小了,放棄了繼續就讀本科,希望早點走上社會,為家庭分憂。
    他在中山美術館找到了資料員的工作,工作期間,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卻是另一場考驗的開始。

    年屆不惑離不開花甲父母
    妻子跟他一樣是先天性聾人,是他受命到市特殊教育學校拍照時認識的。
    婚後最大的考驗是孩子會不會遺傳。10年前第一個孩子降生,1年多前第二個孩子降生,謝天謝地,兩個孩子都身體健康。
    聾人夫妻照顧孩子,最大的困擾是溝通,必須倚靠健全的人,忙碌的父母擔起了這個角色。
    當年栩明在北京讀書,那時用的是傳呼機,呼叫對方需要通過傳呼台,很長時間裡,栩明只能單方面接收信息。父親到北京看他,通過傳呼機告訴他到了北京哪個招待所哪間房,等他過來。每一次,父親都住學院旁邊招待所,方便栩明尋找。
    後來有了QQ和微信,栩明與家人的溝通方便了很多。栩明已經養成了習慣,手機始終處於振機狀態,沒有健全人在身邊或出門在外時,手機始終放在貼身衣袋裡。
    那次栩明一家三口到陽江旅遊,開著父親的車。父親突然接到陽江警察打來電話。對方第一句“我是派出所的”,就把父親嚇壞了,以為栩明出什麼事了。隨後警察問車是不是他的,請他快點開走,不然抄牌。父親這才釋然,馬上發信息通知栩明挪車。
    正說著話,栩明的母親像想起了什麼,匆忙回到樓上屋裡。原來,當天孫女發燒,她要帶孫女看醫生去。這樣的時候,即使栩明夫妻將孩子送到醫院,也要健全的人隨行,給醫生陳述症狀、交流注意事項。除了養育,教育孩子的擔子更多落在父母身上。在這樣的家庭,年屆不惑的栩明,始終離不開早過了花甲之年的父母。

    ●以畫會友撐起藝術天空
    正聊著,栩明有些焦急的樣子,不時看看手機。
    他的父親建議他:“給單位負責人發個信息請個假吧。” 
    我忽然反應過來,知道上班時間快到了,栩明怕遲到。
    栩明像個螺絲釘堅守在崗位上,工作這些年來,養成了不遲到、不早退的習慣。因各類畫展需要,週末假期經常加班加點。
    目送他騎車離開,我對守時如鐘的栩明肅然起敬。
    栩明和父親及妹妹都是畫家,畫室裡集中了三個人的畫作。
    工作之餘,栩明多數時間是在畫室度過的。
    早些年,從媒體看到山區孩子寒冬讀書的畫面,深受感動,栩明用畫筆還原了瞬間。一幅《苦讀》,教室裡的孩子們戴著帽子,張著大嘴誇張地朗讀著,像是吶喊,帶著發聲的渴望。栩明說,那些孩子很苦,令人心疼,自己希望用筆劃下來。這幅畫被台灣人武雄先生收藏。
    有一次,一個醉漢在他工作的美術館附近跌落水中,被路過的一位軍人救起,軍人救人之後悄悄離開。後來,獲救者好不容易找到這位軍人,緊緊抱住救命恩人。看到新聞後,栩明被發生在工作單位旁的故事感染,用畫筆記下了感恩擁抱的畫面。這幅畫被命名為《感謝恩人子弟兵》,剛剛被人收藏。收藏者說,這幅畫有主題,有思想,有背後的故事。
    栩明正在創作的《桂林山水》,也許是他心中最美的風景。他三次去桂林,徜徉在山水之間,許多畫面收進了鏡頭,最終他拿起畫筆。畫布上,山水的輪廓已經勾勒出來。
    栩明最愛畫風景和人像。他對聲音沒有印象,但從畫畫中找到靈感,經常被美的瞬間感動,也通過畫畫結識了很多朋友。
    多年來,栩明參與全國及省市有關助殘社會活動,一批作品獲獎。其中,《感謝恩人子弟兵》獲廣東省“嶺南杯”雙擁書畫藝術作品創作活動優秀獎,參加第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中山市殘疾人“展我才華”技能技藝大賽美術比賽獲一等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