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要天氣允許,焦愛玲都會帶著公公、婆婆下樓透氣。記者郭堯攝本報記者柏凌君
個子不高,衣著樸素,臉上時刻掛著笑容——這是記者初見焦愛玲時對她的印象。焦愛玲是槐蔭區興福街道演馬村的村民,在演馬村,一提到焦愛玲的名字,不少村里人都說,這樣的好媳婦打著燈籠都難找。 16年來,她悉心照顧聾啞的婆婆、半癱瘓的公公、聾啞的大伯哥、聾啞的大嫂,用孱弱的雙肩挑起這個特殊家庭。因為她的真心付出,一個無聲的家庭縈繞著和諧的旋律。今年2月底,市文明辦主辦的濟南十大孝子(女)評選活動中,她作為槐蔭區代表入選了候選人名單。 照顧公婆多年,聾啞婆婆豎起大拇指 給婆婆分藥、按摩、剪指甲,給公公換衣服,洗衣服、做飯……每天上午8點至下午5點,在演馬佳苑8號樓,都能看到焦愛玲忙碌的身影。 “一會兒還要推公公下去曬曬太陽,頭髮也該剪了……”如今又有三個月身孕的焦愛玲,照顧起公婆仍是無微不至。“老公在外面賺錢很辛苦,等他下了班,就過來替我,我回去給上初三的兒子做飯。” 婆婆說不出話,也不識字,剛進家門時,焦愛玲要“聽”懂婆婆的意思別提有多難。但現在這個兒媳婦與婆婆交流卻非常流暢。婆婆有什麼需求,焦愛玲總能第一時間發現。“說”起這個兒媳婦,婆婆雖然嘴裡說不出,但豎起了大拇指。 16年前不顧家人反對,嫁進特殊家庭 焦愛玲出嫁前,是家裡的老小,在娘家是被捧在手心里長大的。2000年,年僅23歲的焦愛玲,面對娘家的反對,義無反顧嫁給了丈夫,邁進了這個特殊的家庭。這個家庭有聾啞的婆婆,半癱瘓的公公,還有一個同樣是聾啞人的大伯哥,生活的重擔幾乎都落在她和丈夫的肩上。 焦愛玲的公公在1986年因腦血栓束縛住了行動,焦愛玲結婚時,公公已經被栓住了二十多年,婆婆身體也不好,兩位老人的日常起居都離不開焦愛玲和丈夫。除了 老人,焦愛玲還在生活上照顧聾啞的大伯哥。 幫聾啞大伯哥找媳婦,又照顧起聾啞侄女 聾啞大伯哥整天在家,沒有工作,也沒有經濟來源,焦愛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幫著大伯哥在附近食品廠找了一份包裝的工作,每天的流水線工作不是很辛苦,卻能幫大哥獲得一筆基本收入。在大哥工作基本穩定後,焦愛玲又忙活著幫大哥找媳婦。 後來,她又四處託人給大哥找媳婦,因為大哥本身是聾啞人,找對像很難。在兒子7歲那年,她託人給大哥找了一個漂亮媳婦,只是,這個嫂子,也是一個聾啞人。 從此,焦愛玲和丈夫承擔起照顧公公、婆婆、大哥、大嫂的責任。雖然大哥結婚搬出去住了,可焦愛玲卻依然幫忙料理著大哥一家的事務。在大嫂進門後的第二年,生下了一個女兒,本來高興的一家人,突然發現,孩子生來也是聾啞人。 焦愛玲看著這個小生命,再看看自己的兒子,同樣是孩子,不能不管,她在心裡默默扛起照顧侄女的重任。 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家人,不覺得生活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