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03月06日 10: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題:與聾人委員高曉笛的一次特殊對話


    新華社記者 王帆

    還沒走到高曉笛委員的房間門口,記者已經遠遠地看到她的手語翻譯羅紅把門打開,探出半個身子朝記者微笑。

    這可能是我記者生涯中最特別的採訪經歷之一:三個人圍坐在一起:記者,羅紅,還有她陪著來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四川省殘聯副主席、四川省聾人協會主席高曉笛。

    在記者開始提問之前,羅紅提醒,每一個問題盡量簡短些,方便高曉笛理解和表達。在之後的半個多小時裏,記者慢慢體會到,這簡單的一句提醒,在與一個聾人交流時有多麼重要。

    話題是從汶川地震後至今四川省的殘疾人康復工作開始的。我提問的時候,第一次沒有正視我的採訪對象,而是把眼神的信息交給了羅紅。高曉笛也是如此,一雙眼睛一直專注地看著她的助手,即便羅紅只是在聽我說話。

    高曉笛通過羅紅告訴記者,最近一年多,四川省殘聯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八一康復中心的建設上,這是中央軍委在震後投資3億元的援建項目,目前已經到了施工的最後階段,預計在今年汶川大地震兩周年紀念日這天竣工投入使用。羅紅在一旁補充說,這將是一座多功能的醫療大樓,將配備齊全的殘疾人康復器械,還可以為殘疾人提供義肢。

    我問:震後到現在,四川省內的那麼多因此致殘的人們生活得好不好?羅紅才做了幾個手勢,高曉笛一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她使勁地豎起大拇指。我本能地認為,這個手勢,無論對健全人還是殘疾人來說,意思都是一樣的。

高曉笛回答“說”,那些因地震致殘的人們,他們現在生活很好,當地政府無論對他們個人還是他們的家庭都伸出了援手。

    高曉笛問我是不是還記得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坐著輪椅翩翩起舞的那個女孩,我說當然。高曉笛說,她最近一次見到這個叫李月的女孩時,孩子笑得很開心,她的心情和她今天的生活一樣燦爛。

    我們三人在酒店房間裏聊天的時候,大多數時間裏整個房間裏能聽到的只有從我身後電視機裏傳出的聲音。我之前從未覺得電視的聲音那麼不協調。

    高曉笛說,她當時覺得四川的經濟要恢復到震前水平起碼需要3年,但現在看來,復蘇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她跟我說,四川省殘聯的想法是今後3年內將各項助殘基礎設施落實到位,這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目標。

    高曉笛又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她認識一個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人,在那場浩劫到來之前十分喜愛體育鍛煉,震後,他一度十分沮喪,以為今生將與體育無緣。可能當時的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愛好在省裏的幫助下還能夠繼續下去。今天,他的新身份是殘疾人運動員,他希望能代表省隊參加比賽。

    作為一個手語的外行,看著高曉笛用手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我從她的臉上看到更多的是一份吃力,但當談到這位殘疾人運動員時,我發現她的臉上突然笑開了花。






 


 


羅紅告訴我,高曉笛不是先天失聰,而是在幼兒時期由于生病治療不及時而造成的殘疾。之前我在媒體上讀過關于高曉笛的報道,知道她是一位高水平的專業畫家,于是我讓羅紅轉告我對她的欽佩之情,說你同另一位政協委員張海迪相比毫不遜色。高曉笛回答說謝謝你的讚揚。我說:這不算褒獎,我說的是事實。

    我提出希望高曉笛給廣大殘疾人一些如何掌握一技之長的建議,沒想到高的回答是:殘疾人自己先要學會做人,自己先要有一顆愛心,然後我們的社會自然也會給予你同樣分量的愛。

    我們三人隨後又聊了很多,包括高曉笛這次帶到北京來的提案,還有殘疾人群體對國家的期望,羅紅則跟我講了她多年來擔當手語翻譯志願者的經歷,讓我對眼前的這位說話真誠的姑娘同樣刮目相看。

    採訪是在晚間進行的,為了不打擾二位的休息,我起身準備告辭。高曉笛趕忙從行李箱裏取出一本她的畫冊,寫上贈與我的字樣遞給我。翻開一看,畫的全是荷花,清新淡雅,畫如其人。

    我一邊退出門去,一邊說如果時間允許,兩會期間還想再來拜訪。高曉笛通過羅紅告訴我:“如果你的工作能為殘疾人事業做點貢獻,我這裏你多晚來都行!”聽罷,我只能還她以一個投入的擁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