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朋友都愛笑我,每次吃飯,明明已吃得很飽,擠得「肚滿腸肥」,卻非要把桌上的飯菜掃個清光不罷休。
都怪家父,我自小便浸淫在他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古訓,不自覺的便養成了這「陋習」。每每看見桌上剩下飯菜,總感礙眼,禁不住又要多撿兩箸,怕過份暴殄要折福。
  父親年少時家境雖談不上富裕,卻也不算窮,只是從小便受祖父母薰陶,自奉儉約,衣食住行都省著用,稍花點錢便渾身不自在,覺得過於奢華放縱。 別的不談,只要看見父親穿上那顏色接近卻不成套的西裝便有氣﹔款式過時二、三十年不說,最要命的是褲子破了,他便找一條色近的來相配,只道人人都色盲,那會察覺有異﹖看得見的西服尚且如此,藏在鞋裡頭的襪子,修修補補更是不在話下。
  父親喜歡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縱使在香港還沒有地下鐵路以前,他也是常常乘坐公共汽車。早年香港的公共汽車是按車程分段收費,每過一分段便要額外收費。父親常為了省那幾毛錢,寧可多走幾個車站,在烈日當空下,走得汗流浹背,他卻為省下的分段收費而自得,更沾沾自喜地說這是最好又最便宜的運動﹗
我於是懷疑,父親到底是節儉抑或是吝嗇﹖以他的身家財富,根本不應該活得這麼寒酸,為什麼他老是怕過份享受,怕寵壞自己,自約得近乎自虐﹖及後才體會,吝嗇的小人是省自己的錢而慷他人之慨,絕不會像父親那樣,連賓館裡的肥皂、抹手紙、蒸餾水或電源都替人家珍惜,不會隨意浪費。他不管是自己的,人家的,抑或是公家的,只要可以省的,他絕不輕易浪費一絲半縷。長大以後,看見父親傾囊為善的義舉,更深深敬佩他薄己厚人,坦蕩無私的情操。
  父親非常注重健康,所以生活習慣檢點得近乎刻板。他認為健康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責任﹕年少時是對父母的責任,免他們唯其疾之憂﹔成長後是對妻兒、對社會的責任,不但不要成為別人的負累,更須把身子弄好,積極投身工作,貢獻社會。
  他的飲食既定時且節制。胃口雖佳卻不饞嘴,從不暴吃縱飲,亦不刁嘴挑吃,對食物的唯一要求便是營養。因此,兩碟青菜豆腐,都要比滿桌子的山珍海錯,百味珍饈叫他愜意。人家都愛較易入口較滑嫩的飯菜,他卻偏要挑高纖維的粗菜及紅米﹔更受不了的,便是他那永不求變的菜譜,每天吃著同樣的飯菜仍甘之如飴,平白糟蹋了家母的一手廚藝﹗記憶所及,打從自己懂事開始,他都是以四片麵包塗果醬作早餐,四十年不變,「堅貞」得叫人感動。
  渾身勞動勁,坐不定,立不安。他常說,能夠坐就不要睡,能夠站就不要坐,能夠走路就不要站著不動。他於是總是找機會活動筋骨,無論是坐著、站著,或走著路,只要有空,都要耍弄那套自創的體操,務求「五」肢無暇無休。家母總是擔心他會被人當作是瘋子,多番嘮叨,才勸服他不在公眾地方作這等「怪異行徑」。
  雖然父親沒有唸完初中便因為祖父的離世而輟學,但他天資聰穎,自學成才,不但有深厚的語文根基,一般的英語亦應付裕如。最教人折服的,便是他的心算速度,當大家還在忙著找計算機時,他已不慌不忙道出答案,縱使是混雜著公、英制的度量衡單位也難不倒他。
  他的識見廣博精深,無論是財務、會計、工程或建築,都有獨到的見解。每次審閱公司的帳目,看到的不單是一堆數字,而是每個數字背後所反映出的實況﹔輕輕把脈,公司的許多問題盡都被他點出來。手執建築圖則,整座立體的大樓又馬上活現眼前,突兀的稜角都逃不過他的雙眼。
  沒有在學院的圖書館裡鑽書作研究,他只是數十年如一日每天點點滴滴不斷學習,累積的寶貴經驗與真知灼見,舉手投足,輕談淺說裡盡蘊藏著高遠的睿智,學術也許談不上,卻都是學問,真智者也。
  父親自六十五歲將公司業務交給我們兄弟打理後,便全心全意投身於慈善事業。他身在香江,卻心連神州。二十年來,每天惦著的,就是怎樣將賺來的財富回饋祖國。他深深感到,國家要富強,必須先提高國民的素質﹔而要提高國民的素質,則非從教育入手不可。所以他常常說,中國的希望在教育﹔這二十年的慈善工作,也就特別專注在教育事業上了。
  不但獻出財富,他更將自己那顆心和整副精神獻上。對許多人來說,錢捐出去便了事,他卻認為金錢只是最基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去關心這份事工,於是也就特別費神去籌謀怎樣可以將捐款發揮得最好,怎樣可以使受惠的單位得到更大的幫助。
  他本來就怕出門遠行,尤其是他作息定時,更怕出門會打亂生活規律,但為了要多去鼓勵關懷受捐的單位,所以每年的春秋兩季,他都會到國內各院校拜訪。卻因為怕太打擾人家,總是把行程安排得緊湊,一星期內跑三、四個地方亦只等閒,我們兄弟都感到吃不消,要接班輪流陪他,他卻精神矍鑠,興奮莫名,不因什麼,能為每個地方燃點一燭亮光,帶來幾分溫暖,幾分祝福,他便感到欣慰,不覺得累了。
  父親半生營役,為糊口,為養家,卻從不言倦,難得退休後能夠寄情公益善業,為他燦爛的人生添一彩筆﹔桑榆晚景,竟是意外的璀璨。他常說自己很多的思想都較特別,與時下一般人所追求的格格不入。也許,他對許多事情的要求與執著,別人會覺得是三分迂腐,七分過時,但毋庸置疑的,是「十分」難得、「十分」偉大的高風亮節,做兒子的又焉能不引以為榮,引以為傲﹖

註:在田家炳基金會網頁上,有多篇其子女所撰對父親觀感的文章,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