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7 淘眾福聾人開店

2014年5月16日,對於陳建毅來說,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踏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第五屆“全國自強模範”站在主席台上接受表彰,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這一天,他的人生寫上了華美的一筆,他內心響亮的聲音突破了說話的阻礙,在人民大會堂的上空盤旋:我——成——功——了!

 

 圖為陳建毅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榮譽稱號

 

  的確,對於陳建毅來說,這一天來得很不容易。聽力一級殘疾的他,靠著頑強的毅力,在無聲的世界裡探索,最終在石雕上摸索出一條路子來,並成為我市乃至我省首位聾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兼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這一路走來,幾多艱辛,是常人難以體會的。

 

  神奇的“圖書石”,出現在一個8歲男孩去往山口的路上

 

  僑鄉青田,同時因石雕聞名世界。1960年,陳建毅就出生在這裡。

  陳建毅8歲那年,隨父母舉家從北山區搬到山口。山口是石雕的發祥地,也是陳建毅的外婆家。那個時候交通落後,他們一家從北山坐船順流沿甌江而下,到了縣城下面一個叫港頭的地方(即現在高崗工業區附近)上岸。除了大件家具用人力板車拉外,他和父母親、哥哥姐姐都是步行。

  當來到油竹橋頭時,走在前面的哥哥從公路邊撿了一塊小石頭,隨手拿起來在地上畫畫時,地上居然出現白色線條。他吵著跟哥哥要,在母親的“命令”下,哥哥把石頭給了他。他拿到手後喜滋滋地在地面上畫著,抬頭看見哥哥又撿了好幾塊。他四下看看,原來地上還有不少呢。他後來知道,那些小石頭都是雕石刻的人鋸下來丟掉的角料,兄弟倆頭一次看到,都拿它當寶貝,撿了許多放在口袋裡繼續往山口走去。

  自在山口住下後,陳建毅知道了這種石頭當地人叫“圖書石”,最早是用來製作印章的。因為石雕藝人在印章上刻圖雕書,久了當地人便隨口稱雕刻為“做圖書”。他自8歲搬到山口,便常常聽到“做圖書”、“做圖書”。

  山口,這個石雕的發祥地,讓陳建毅從小浸淫在石雕文化中——他的母親就是山口人,他的外祖父、舅舅都是從事石雕行業的,並且都卓有成就。他的二舅舅吳如乾是一位石雕名師,在二舅舅家裡他看到了一些石雕作品照片,雖然還不懂石雕,但他能感受到美。也許正是這種美的近距離衝擊,讓他對石雕產生了朦朧的嚮往,並漸漸喜歡上石雕。

  走進山口,對他來說就是走進石頭的世界,因為每天看到的都是“做圖書”的。他家房子後面的關帝廟是一個石雕廠,有數十人在那裡“做圖書”。他常和小伙伴一起去看大人“做圖書”,可以聽到他們聊天南地北的新鮮事。他常常在邊上一邊看他們“做圖書”,一邊聽他們聊天,樂而忘返。

  當初陳建毅並不知道踏上山口這片土地時撿到的那些小石頭,今後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當日後回想起來,他總覺得那是天意,因為自那以後,對這些可以雕刻出各種形象的石頭情有獨鍾。八年後,他去學了石雕,走上了一條通往石雕藝術殿堂的道路。

 圖為作品《碧峰仙境》上了中國工藝美術雜誌封面

 

  一場疾病,剝奪了他傾聽這個世界的權利

 

  陳建毅一家在山口只住了兩年。兩年後,他們又搬到父親在方山的老家。

  誰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全家搬到方山的那年夏天,一場流行性腦膜炎在這一帶悄然流行開來。陳建毅不幸被感染上了。經過治療,病是治好了,但雙耳失去了聽力。

  這對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巨大打擊。那一年,他的父母親增添了許多白髮。只是那個時候他尚年幼,還認識不到將要面臨的殘酷現實。

  從此他失學了,不能再像小伙伴們一樣每天挎上書包蹦蹦跳跳地去學校。

  從此他進入了一個無聲世界,四周死一般的寂靜,只覺得那樹上鳥兒好像也不叫了。多寂靜的世界!

  儘管日曆已經翻過了一萬多頁,但他仍然記得那年——1968年的夏天!

  那以後,父親帶著他去了很多醫院,都是失望而歸。神經性耳聾在醫學發達的當今仍然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更不用說幾十年前的醫療水平了。

  那以後,他只能天天混日子,吃完飯無所事事,在村子里東跑西跑。

  村子很小,幾分鐘可以轉一圈。常常看見村子裡一些有文化的成年人在看什麼書。陳建毅很好奇,也湊過去瞄瞄。人家見他這小不點對書有興趣,便藉給他一本《林沖》。他興沖沖地拿回家翻看起來。後來,才知道這本書是從《水滸傳》裡截取下來的,內容和原著一樣,只是在每章回後面加了註釋。對他這樣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的小孩來說,是很難讀懂的。但他也不知道是中了什麼邪,這本《林沖》反反复复看了許多次,硬是明白了個大意。

  那以後,他一發不可收,什麼書都拿來翻翻看看,像《苦菜花》、《山茶花》、《林海雪原》、《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等,凡是能藉到的盡可能藉回來,從早到晚除了吃飯就是看書。

  應該說,讀書給了陳建毅無比的好處——學到了知識,了解到很多古今中外軼事,了解了許多歷史人物;讀書使他成了村子裡的“小秀才”。直到日後他從事石雕行業,也沒有放棄閱讀,並有了濃厚的文學情結,還報名參加了由工人日報社和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職工文學創作函授”,經過刻苦的學習,順利取得了結業證書。天道酬勤,他小小的文學夢也在開花結果,先後有數十篇文章見諸各類報刊。

  他居住的山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只有50來戶人家,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村子。儘管不大,也有不少人從事石雕行業,還有許多人農忙時耕田,農閒時做石雕。他沒事時也常常看他們雕刻。

  有一天,陳建毅回家和父母親說他想學雕刻。父親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你耳聾,老師教起來會吃力,浪費人家時間不好。那以後,他雖然仍是在一旁觀看雕刻,但心裡的念頭卻越來越強烈——日後,自己定會走上做石雕這條路。

  拗不過兒子,終於,15歲那年,父親帶他到油竹一位姓陳的老師那裡學雕刻。

圖為作品《洞天歲月》獲“非遺薪傳——浙江石雕精品展”金獎

 

  愛上石雕,他在無聲的世界裡找准了方向

 

  上帝在關上一扇窗的同時,又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建毅走向了通往石雕藝術之路。

  那時候,陳家已有七八個藝人聚在一起雕刻,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雕山水和花鳥類題材。因為他在方山時看雕山水的比較多,有興趣,到了油竹也就學雕山水了。

  聾人學藝,全憑眼看、腦想。

  他先是認真看,看別人怎麼雕,怎麼鑽孔,怎麼安排結構。看多了,也逐漸懂一點點。日子不知不覺過去了三個月,因家裡有地需要耕種,哥哥正在讀高中,作為老二的他免不了要挑起耕種的責任。離開油竹回方山,並不是兩手空空地回去,而是帶上他的傢伙——一套雕刻工具以及留在腦海裡的雕刻程序。他在方山一邊種地耕田,一邊有空閒就坐下來撥弄自己喜愛的石雕。夜晚,他經常在燈光下細細品味石頭,琢磨著如何雕出一件像模像樣的山水作品來。

  聾人學藝,相對健全人可能要安靜得多,聽不見,干擾的聲音沒了,容易靜下心來。他心裡明白,缺少老師指導,光靠自己摸索進步是比較慢的。可父親說別人的時間也很寶貴,最好少打擾他們,自己能慢慢掌握手藝最好。方山有位石雕藝人經常去他家串門,常對他加以指點,對他很有幫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父親因長期辛苦操勞不幸去世。不久一家人按政策恢復戶口,離開了方山返回縣城。在父親生前戰友的關照下,他被安排到青田華僑乳製品廠,當了一名臨時工。最初的工作是鍘草。就是把稻草放進鍘草機裡鍘成十厘米長度,然後會有飼養員拿去餵奶牛。

  那兩年,陳建毅在乳品廠牛場做過不少工作。包括當收購員、飼養奶牛、清理衛生以及下鄉幫助農民擠牛奶等等。但有兩件事始終沒有放下,一件是學習文化知識,另一件便是石雕。上班三班倒,除去午夜12時到早上8時是由一位老工人固定看守奶牛外,其他時間大夥輪流。因此8小時外他有時間走動,去得最多的是書店和石雕廠。他在石雕廠觀看林耀光老師的群馬石雕,林老師問他話他聽不見,於是林老師在紙上寫字問他:“你是誰?經常來這看石雕幹嘛?”他當時回答林老師說“喜歡看”,並說吳如乾是他舅舅,林耀光老師驚奇地哈哈笑。他除了經常看石雕之外,還曾悄悄把石頭帶到乳製品廠,夜深人靜在工廠一角的燈光下打坯。

圖為作品《無限風光在險峰》獲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不懈努力,他終於成為石雕業中一顆閃亮的新星

 

  終於,在舅舅的幫助下,陳建毅來到了青田石雕廠。

  舅舅帶他到石雕廠第四組,組長名叫胡吉林,對他的到來很歡迎,後來和他還成了莫逆之交。坐在旁邊的葉伯平老師是雕山水的,成了他第二個導師。這樣,追了多少年的石雕夢總算有了一個正式的開端,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雕刻作品比較花費時間。當年的雕刻工具還比較落後,不像今天有許多機械化裝備。因此,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他不由自主地暗暗努力。三伏天,中午許多人都午睡,他卻在廠里工作,希望自己能趁年輕力壯,盡快掌握各項雕刻技能。

  他通過葉伯平老師,又認識了石雕界雕山水的名師杜正清。在杜老師的指點下,他的山水雕刻又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岩峰的雕刻,脫離了簡單的模仿,有了自己的靈魂。他的岩峰山勢突兀,粗糙,凌空豎立,直刺青天,有如千峰意境。他長期以來致力於岩峰的傳承與創新,並寫了《談談岩峰山水》一文,刊登於中國工藝美術雜誌以及青田石雕雜誌。

  在廠裡,前輩山水名師葉棣榮、週悟青等都對他有過指點,尤其是葉棣榮老師,因為就在樓上雕刻,很方便上去看,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愛廷先生那時也在廠裡,常常買一些陳建毅雕的小作品,用細微的行動體現出對他的關心與鼓勵。

  陳建毅是個有心人,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在石雕界努力探索,並以祖國三十六洞天為原型,陸續雕出洞天歲月、鳳鳴洞天、神女洞天等洞天系列石雕作品,先後在省以及國家評比中獲獎,形成一個新的石雕山水系列作品。他的石雕作品被青田石雕博物館、上海世博會收藏,還被僑胞贈送給意大利威尼斯市市長。此外,他的作品被製成郵票紀念珍藏冊、電話卡,作品《無限風光在險峰》被國家郵政局製成明信片全國發行,撰寫的論文多次在中國工藝美術雜誌刊登。

 

 

 

圖為用心雕刻

 

  1993年,陳建毅當選為青田縣聾人協會主席。在浙江省笫二屆殘疾人技能成果展上,為麗水地區捧回特別獎。2010年,他又被評選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成為全省第一個聾人工藝美術大師。同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他被選拔為技能展示代表在世博會生命陽光館作一周技能展示。生命陽光館被人們稱為上海世博會最感人的場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生命陽光館發來賀信,稱讚2010年上海世博會創辦的生命陽光館,開啟了世界博覽會近160年的歷史先河,具有重大意義。

  2011年秋,笫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杭州舉辦,他幸運地當選為火炬手參與火炬傳遞活動,隨後又在運動會文化村作了為期十天的技能展示。同年,又被中國珠寶玉石行業協會評定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今年,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開展的第五屆全國自強模範評選活動,評選出166位全國自強模範,陳建毅作為我市唯一一名、全省五位自強模範殘疾人之一,代表浙江省步入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殿堂接受表彰。

  他把這,視為人生的又一個里程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