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耳芝的失聰員工在休息。該公司是僱傭殘疾人的少數中國企業之一。中國的殘障人士表示,他們的工作與高等教育機會有限。

舒耳芝的失聰員工在休息。該公司是僱傭殘疾人的少數中國企業之一。中國的殘障人士表示,他們的工作與高等教育機會有限。

 

Darcy Holdorf

教育2014年05月21日

 

北京——13歲的邁克(Mike)家住北京郊外。他頗具才華:會用鋼琴聽奏曲子,而且多數下午都會練習演唱意大利歌劇。不過,邁克——他的家人要求報道中不採用他的中文名——可能永遠都沒法上大學,乃至高中,因為他幾乎全盲。

邁克現在讀初中,上課時沒有得到特別輔導,必須自己參透各門功課。考試的時候,他得花上好幾個鐘頭,努力用一隻眼睛的些微剩餘視力來看清試題。由於身體障礙,他沒有分數。沒有分數就意味着他基本上與高等教育無緣。

「我們還在為他想辦法,」邁克的母親說。為了避免對兒子的進一步歧視,她要求不具名。「也許他可以出國,或者學藝術,但是看來沒法在中國接受高等教育了。」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中國有大約8500萬殘障人士。該領域的專家,包括特殊教育方面的教授、人權官員,以及殘障人士的代理律師稱,中國政府儘管取得了一些進步,但並不足以保證殘障人士能獲得平等的高等教育機會——實際上是任何教育機會。

根據半官方機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數據,2012年底,有逾9萬名殘疾兒童沒法上學。殘聯還表示,2008到2012年間,僅3.5萬殘疾人進入普通高等院校學習。相比之下,僅2013年一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就達700萬人。

「高等教育歧視是冰山一角,」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駐香港的研究員阿蓮(Maya Wang)說。「很多殘障學生在較低的教育階段也面臨歧視。」

人權觀察組織2013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政府批准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其中呼籲在各個教育階段容納殘障人士。然而,報告認為,北京的中央政府「沒有清晰一致的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

政府倒是投入了大量資金來為殘疾人設立單獨的特殊教育體系,從小學到大專。不過,人權觀察組織稱,這些時常缺乏專業教師的特殊學校遠非學生的溫暖家園,還會永久阻礙他們回歸主流教育系統。報告中寫道,這兩套系統「是並行的,幾乎毫不想干。」

在特殊教育體系中,聾啞學生往往被送入中等或高等職業院校。這些地方提供音樂、繪畫或按摩課程,也就是外界認為適合殘疾人的工作。

「這些選擇是基於對殘疾人擅長領域的刻板印象,」人權觀察組織的阿蓮說。「選擇很有限,而且如果他們希望嘗試主流教育,就會面臨巨大的障礙。」

40歲的席芳(音譯)即為一例。席女士失聰,如今在生產助聽設備的一家上海小型非營利機構工作。少年時期,她沒法通過中考,於是輟學,先是在單車廠工作,後來又去了紡織廠。她表示,自己以前念的所有課本都比標準教科書簡單很多。當地政府的殘疾人機構告訴她,唯一的選擇就是去出品廉價仿製畫作的廠子里做工。「如果我能聽見,我想成為一名醫生,」席女士說。

人權觀察組織表示,要想進入大學,所有學生必須參加體檢,此時他們一定會暴露身體缺陷。體檢結果會直接寄給大學。除此之外,政府還發佈了一些指導原則,告知高校導致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學習的缺陷的類型。人權觀察組織表示,這向「高校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它們招生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或精神特徵或缺陷,進行區別對待」。

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鄧猛表示,針對存在身體或學習障礙的學生接受過專門培訓的老師也很匱乏。中國只有少數大學將特殊教育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北京師範大學就是其中之一。鄧猛教授表示,原因很簡單:很多大學生認為該領域沒有職業前途。「我們很缺教殘障學生的老師,特殊學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普通學校了,」他說。「大學裡的特殊教育院系也缺少訓練有素的老師。」

鄧猛教授表示,學習障礙仍沒有獲得廣泛認可,有關學習障礙的評定規則實際上並不存在。已經出現了為此類學生創建的私立學校,但在其他方面,可用資源非常少。

「我們甚至不知道這些學生是誰,他們有什麼問題,我們甚至沒有分析他們存在的學習障礙的手段,」他說。「路還很長。我們只是剛剛啟程。」

很多中國法律都包含要求平等對待殘障人士的條文,規定他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但法律專家表示,這通常都是些沒有效力的空話,沒有明顯的意義,沒有執行手段。

這些法律「看起來不錯,但都只是一些空話」,一直在幫助殘障人士爭取教育權利的黃銳律師說。「沒有法律禁止殘障學生進入大學,但高校管理人員都默認,失明、失聰或存在其他缺陷的學生不能進入大學。」

但黃銳表示,情況似乎正在慢慢好轉。黃銳本身就是殘障人士,但他獲得了法學學位。

今年4月,中國的教育部提供了相關指導——如何提供盲文或電子形式的試卷,方便盲人參加高考。人權觀察組織稱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教育部還宣布了計劃,準備在2016年前,確保至少90%的存在視覺、聽覺及智力障礙的兒童接受中小學教育。該計劃要求在基礎設施、教師培訓及課程改革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對於高等教育,該計劃要求各個院校為殘障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不因為缺陷問題拒絕接受學生。

教育部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教育處處長韓詠梅表示,殘障學生在整個國家面臨的環境正在好轉。「法律法規逐步改善,但需要時間貫徹,」她說。「考慮到我們在中國的情況,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與教育部有合作關係。

 

翻譯:黃錚、許欣http://cn.tmagazine.com/education/20140521/t21disabled/zh-ha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