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勝利人生》影片簡介
囊括8項電影殊榮包括最佳電影及最觸動人心電影。內容講述先天失聰的麥克咸美如何排除萬難,朝著目標奮鬥,最後成就勝利人生的動人故事。麥克生長於單親家庭,先天失聰,自小便以他祖父為學習榜樣,祖父對小麥克關懷備至,更用自己的方法訓練麥克,並不斷鼓勵他要發奮自強要像常人一樣努力成就夢想。在無數失敗及不斷努力下,麥克最後成功贏得三屆全美國大學體育協會摔跤冠軍,成為這項賽事史上一個最成功的混合武術運動員,再繼而成為美國UFC格鬥錦標賽的綜合格鬥技明星。電影製作長達5年,主要演員更由現實中的聽障演員擔任,演技精湛之餘,又同時展現了一幕幕「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的成功個案!電影令觀眾拍案叫絕之餘,更為無數殘障人士帶來無限鼓舞與希望,讓他們努力成就美滿人生!
二、《勝利人生》導演Oren Kaplan 問答
(1) 先談談拍攝〔勝利人生〕的靈感,你為什麼選擇拍這部電影?
〔勝利人生〕是一個根據聾人終極格鬥王者(UFC Fighter) 麥克咸美編寫的故事,麥克咸美可算是運動世界中慕升最快的新秀之一(同時亦是最具爭議的運動員),他能克服與別不同的人生更是令我著迷,而啟發我成就這項目元素之一,就是我們可以進入一個無聲世界中,關心今日社會的想法。在電影製作過程上,我們有兩個關鍵元素要處理:圖像和聲音,而最令人興奮的,就是有機會以一個寫實故事,成功克服這兩個關鍵元素的挑戰。
其他方面,真正激發了我的創作概念是麥克努力成為格斗場上頂級人物的非凡毅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每因遇上困難,認為事情很難實現便放棄夢想,而麥克則將那些負面的聲音進行調整,努力向目的前進,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就以我們的電影工業為例,父母永遠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入行,但其實任何人,只要不被反對聲音影響及努力工作,他們都可以爭取並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我就是喜愛這個訊息。
(2) 可以談一些與聾人演員拍攝的過程嗎?
與聾人演員工作是極大樂趣,他們都經驗豐富,能讀唇語,令拍攝更容易,我亦因此學會了相當程度的手語,包括開始、停拍、繼續、回原位、再做,製作隊員也有聾人,我們可算是用雙語溝通。其中一個有趣的事件是拍攝最終冠軍場景期間,主角羅素已摔跤至精疲力竭,他告訴製作助手要在看台休息一會,後來,當我們需要羅素時,就是找不到他,你可以喊叫,但他不會聽到;找不到他,我們只好找替身繼續拍攝,而最攪笑的,他只是在看台背後十英尺的位置小睡!
(3) 拍攝〔勝利人生〕時,你克服了什麼困難?
就像所有低成本的獨立電影,我們不得不控制預算,我們有數以百計的臨時演員和數十個場景都是免費的,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製作一個不同年代的電影,在拍攝現場我們不能有任何錯誤時空的汽車或服裝; 但我們同時亦沒有資金可用作處理場景,拍攝群眾場面則較容易,我們僱用充氣人群公司的250個充氣人放在人群中;不過,儘管有這些,仍必須確保他們穿正確的服飾,有趣的是,即使是只有十個真人演員在場館裡,當加上充氣人群後,你總是感覺像數以百計的人都在盯著你,有時也感可怕。
(4) 在拍攝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和俄亥俄州拉夫蘭,有何不同?
在紐約州北部拍攝是太神奇了!它可以變通成很多地方,我們將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拍攝成普渡大學,我們將羅徹斯特郊區拍攝成俄亥俄州及拉夫蘭,我們在羅徹斯特理工…拍攝成羅徹斯特理工;最酷的部分是我們從來沒有得到任何許可,警方人員聽到我們拍攝一部關於麥克咸美的電影,就讓我們做任何我們須要的安排:關閉街道,爬進瀑布去,安裝顯示燈在巴士等,唯一的條件是他們得在場監看,而其中幾位更希望得到麥克的親筆簽名。
我們還在拉斯維加斯的曼德勒海灣拍了終極格鬥片段,這是一個瘋狂的體驗,拍攝終極格鬥的轉播絕對是一項挑戰,團隊根本不可能知道每個戰鬥將持續多久,但團隊仍然需要在四十四分鐘的電視廣播格式完成拍攝,他們只能隨機應變,而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拍攝,或拍攝到多少。最後,我們在剪片室裡做各種魔法,使畫面看起來像我們的演員是真正參與終極格鬥比賽的運動員,在現實中,我們其實只利用一個幾近無人的場館進行拍攝。
(5) 為何在有聲的世界拍攝一個無聲的電影世界是那麼重要的?
大多數人由聲音得到資訊,我們不只聽到說話,環境、 音樂、 交通、 危險、 情緒和很多其他訊息,我們都下意識在處理。在很久前,我希望在電影中真的把觀眾帶入一個完全無聲的時間空間,但無論你相信與否,人的耳朵總會感覺是不大和諧,觀眾們都會覺得電影奇怪,在看電影時可以聽到自己呼吸和笑聲和來自自己的雜聲變得不舒服,所以我們最後決定在電影中保持一些基本的環境聲音。
最終,電影應帶你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這就是我們拍攝〔勝利人生〕的目的,是要讓你進入聾人的世界,領略他們的聲音。
(6) 電影提及到如何為能夠做到與別不同而奮鬥,這也是我們所有人普遍存在的題目,而在經歷麥克與別不同的世界時,電影顯示了我們畢竟亦活在一個共通的世界裡。
令我接觸這個故事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時常展示自己一些技能或才能,希望向世界證明自我價值的想法,許多人希望在學校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獲取女孩子或男孩子的良好印象,或向惡霸證明你比他們更好等等。至於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可算是一個複仇的故事,被人取笑的麥克希望向其他人證明他比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其實像所有人一樣,真正的成功原動力並非來自報復,這是毫無意義的;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應有的原動力。
聽起來陳詞濫調,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有完全不同的思維,這亦是作為美國人的意義之一,但我曾經讀過有些高度重視同一思維及價值觀的文化觀點,正如在餐廳點菜時,各人以表尊敬或認同而點選主人家所選擇的菜式,而在美國,我們則持續不斷地努力堅持與別不同思維方式,而當你能意識到這可如何令你強大(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從高中畢業幾年後),你的獨立思維方式可以讓你不僅不可被阻擋,亦不可被替代,這是麥克在年幼時學到的,希望大家觀看電影后能被激發,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
(7) 電影的配樂非常美麗,你可以談談你的看法及處理手法?
電影的配樂由iZLER編寫,他擁有天賦才華,我相信他一定能在電影工業中得到認同,他對細節及質量要求甚高,當你觀看這電影時一定會感覺到,配樂錄音用上真正樂師而非電腦合成,而iZLER 就能將這極少的錄音預算製作成一個具史詩般規模的音樂效果。其中最有趣的部分可算是搏斗場面的配樂,因為大多數人並不理解摔跤規則; 評分方法等,而配樂就需要引導觀眾進入比賽的高潮起落,尤其在緊張關頭,iZLER 的手法真的令觀眾有如親歷其境,我真愛他的音樂為電影帶來的力量。
一點更值得留意的是他對低音的運用,尤其對聽障觀眾(他們對低音較敏感),低音的處理方式絕對令電影生色,令場面更緊湊。
(8) 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你與麥克的溝通是怎樣的?
麥克經常來到劇組,幫我們塑造人物性格及掌握對事件的所須情緒。Eben 和Joe則經過無數與麥克的對話才動手編寫劇本,在開始拍攝前我就安排演員羅素觀看麥克的訪問錄影及與麥克會面,最後,我很高興大家都感覺羅素演得活像真的麥克!
(9) 其實麥克咸美的故事與我們有何關係?
麥克的故事其實是關於包容及接受,他希望別人能接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但可惜這沒有發生,直到他開始真正接受自己別人才開始接受他,我認為這是真理,要別人喜歡你,你必需首先學會了喜歡自己。
(10) 您期望觀眾能在電影得到什麼呢?
我總是說,不管你是否一個愛好體育電影的觀眾,這部影片將會教你認識關於聾人的社群,個人而言,在製作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沒有認識一個聾人,這過程令我理解他們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社群、一個充滿活力和引人入勝的社群,一個通過視覺傳達訊息的社群,那是多麼的酷?如果你問電影能帶給觀眾的意義,應該是有很多美麗值得欣賞的人在我們周邊,通過了解他們我們可以更了解你自己。
此外,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不應在乎自己的限制是什麼,其實限制是來自對自己的看法而矣。
三、《勝利人生》影迷評論
作者:@司徒隨想曲
美國新片《勝利人生》與上月公映的台灣電影《逆光飛翔》十分相似,同樣是殘疾電影,同樣取材真人真事,兩片男主角不斷奮鬥克服困難,最終實現了夢想,充滿勵志性。《勝利人生》(The Hammer)亦是一出以摔跤運動為主的運動電影,劇情講述一名美國失聰男子麥克咸美(Matt Hamill),具有摔跤天分,然而他在主流學校讀書,受盡歧視,使他性格顯得孤僻。中學畢業後,獲得獎學金入讀Purdue University,可是他上課十分吃力,老師又時常背對學生,他因看不到老師唇型而導致學習困難。自幼外祖父迫他學習說話,不讓他學習手語,大學上課就算有手語傳譯,他也看不懂,最終成績一落千丈被趕出校。與此同時,青梅竹馬嫌他聽障離他而去,麥克慘受打擊,意志十分消沉。幸得外祖父鼓勵,使他重新振作,轉校入讀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這是專門為聽障學生而設的專上學院,同學們溝通以手語為主,麥克為了融入這圈子,也要學習手語。在這裡,他猶如重獲新生,認識了好朋友,交了女朋友,還加入了學校的摔跤隊,甚至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摔跤比賽,粉碎對手三連冠,首度贏得全國冠軍。
運動電影多數以全國比賽冠軍作為奮鬥目標,往往帶有振奮人心的鼓勵作用,《勝利人生》也不例外,雖然題材比較冷門。摔跤運動源遠流長,可是基於商業考慮,今年二月,國際奧委會決定將摔跤剔除出二○二○年夏季奧運會,惹來爭議,因此電影在這時候上映,具有特別意義。
然而,《勝利人生》帶給觀眾最重要的訊息,就是聾人文化,電影透過麥克的故事,說出了聾人學生融入主流學校是如何困難重重。而且,學校沒有適當的手語輔助及教學支援,聽障學生根本難以投入健康的學習生活,同學們對聽障不了解,只懂得對掛上笨重助聽器的麥克排擠取笑,就連一塊兒長大的青梅竹馬,也不懂跟他溝通,使麥克築起圍牆封閉自己,形成了孤僻與自我的性格,可以說這是成長環境所造成。
外祖父是愛惜麥克的,麥克也十分尊敬他。然而外祖父早年所作的決定,卻麥克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外祖父認為外孫雖然嚴重聽障,但卻是聰明,所以堅持送他進入主流學校讀書,又不讓他學習手語,結果使麥克的處境顯得孤立無助。香港的聽障朋友看到這一幕,感同身受,因為以前的聾校政策,就是只許口語教課,不准手語講書,結果使大部份聾童失去學習樂趣。
外祖父的錯誤決定,間接使外孫受到連串挫折而意志消沉,人際關係更是一團糟,幸好外祖父最終懸崖勒馬,送他往一所專收聽障學生的專上學院學習。外祖父鼓勵麥克,世界不容他自怨自艾,因現實是殘酷的,他必須爭氣,拿出自己的本事,去說服世界,得到大家認同。麥克因此省悟,重新振作,還作出了一番了不起的成就,成為全國摔跤冠軍。所以,外祖父這個角色舉足輕重,既是影響麥克成長學習的阻礙者,卻又是啟發他在摔跤運動上創出高峰的伯樂。
奧雲嘉蘭(Oren Kaplan)導演的《勝利人生》,是典型的美國運動電影風格,雖然是新瓶舊酒,勝在不會熟口熟面。導演手法平實,平鋪直敘,故事不會故弄玄虛,也沒有香港觀眾熟悉的明星壓陣,感覺上較似電視電影。《勝》片一如其他運動片種,充滿勵志性,這已是深深打動觀眾、感染觀眾的有效元素。電影與別不同之處,就是宣揚聾人文化,正面地拍攝聾人獨有的溝通、思想、行為與困難,起碼讓健聽的普羅大眾了解聾人世界,加深認識聾人。電影令人驚喜的是,大量運用靜音效果,讓觀眾感受一下聾人聽不到的窘境苦況。
演員方面,男主角羅素哈佛(Russell Harvard)本身也是聽障人士,演回自己比較自然,具說服力,只是表情比較木訥,因這角色較多內心痛苦掙扎的演繹,演員還要加把勁才行。反而飾演室友的黑人聾人演員米辛安東尼史柏特(Michael Anthony Spady),比較生動鬼馬,反斗好玩。女主角素珊娜史頓(Shoshannah Stern)也是一名聾人演員,她很漂亮,表情豐富過男主角。飾演外祖父的雷文巴利(Raymond J. Barry)是老戲骨,香港觀眾對他比較陌生,翻查資料,原來他曾參演過尊龍的《龍年》。
整體而言,《勝利人生》是誠意之作,好過數年前台灣聽障游泳選手的青春電影《聽說》,前者是聾人演員擔綱演出,後者則是明星扮聾人,效果大打折扣。順帶一提,電影海報選用了飾演男主角童年的小朋友劇照,很易給人錯覺以為小演員佔很重戲分,我猜這是因為小朋友戴上了笨重耳機,突出了宣傳效果,給觀眾一看便知道這是聾人電影吧。
《勝利人生》雖然是聾人電影,但卻是拍給健聽觀眾看的,尤其是關注聽障學童的社會人士、教育界、以及那班高薪又安坐冷氣房的高官們,值得他們反思,反省目前政策對聾人是否有不足之處。電影慈善首映當晚,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與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週一岳也應邀出席,希望他們看過後,對聾人處境有更深切的體會,對症下藥,扭正社會上各項對聾人不公平的政策,提高普羅大眾對聾人的關注。
四、《勝利人生》電影製作過程
Matt Hamil麥克咸美,第一位先天患上聽障的全美國大學生摔跤冠軍及UFC綜合格鬥技明星。麥克通過艱苦的訓練,無比決心和堅定的信念,為自己取得驚人的成就。
本片以麥克鼓舞人心的真實故事,藉著艱辛和成就,透過逆境自強,克服自身的缺憾,把命運改變過來。
「勝利人生」不僅僅是一部體育電影,同時亦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戲劇體驗給所有觀眾,當中包括患上聽障的觀眾,其獨特的手法,好比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樑,將不同的觀眾融入了一個非筆墨能形容的共通世界。
電影經歷五年的籌備,在2009年秋季在紐約州的Rochester市開拍,拍攝團隊包羅聽障人士在內,共花去超過29天的攝製期,電影中的聽障人士角色均由現實中的聽障演員擔任,這包括由Russell Harvard羅素哈佛演的麥克咸美一角。
本片更是第一部非外語片配上字幕的美國本土作品,製作人此舉好讓世界各地的聽障觀眾同時得以欣賞到這一部集感人、興奮、教育、娛樂及啟發性的電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