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聽障兒回歸教育 ) 讓聽障兒進入有聲世界不是夢 陸麗雪 ( 高縣仕隆國小附幼教師 ) 暑假中曾參加一項由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舉辦 的特別研討會,他們是利用﹁聽覺口語法﹂來協助聽障兒。所謂聽覺口語法是讓 兒童透過﹁傾聽﹂學習說話,取代讀脣和手語。有的嬰孩生來就有 聽力障礙,有些是後天造成的,但其中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還 有可利用的存餘聽力。拜現代科技之賜,即使助聽器不能提供所需 的幫助,還可植入人工電子耳來學習﹁聽﹂;透過聽力來學習,會 使孩子說話更自然,而且不用視覺讀脣就可理解對方所說的話。 這種學習方式是採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根據孩子的個別需要而設 計合宜的課程。聽覺口語法的目標是讓孩子在普通學校和生活環境 中成長,能在有聲世界裡成為一個獨立、參與、有貢獻的個體,協 助他們運用聽語溝通而重返社會。 讓聽障兒回歸普通班的理由是: 與一般人互動而不致被獨立。 能擁有與一般人一樣的工作、就學、成長機會。 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及未來。 父母可用最熟悉的語言與孩子溝通。 孩子加強對自我的肯定認同。 除了聽力受損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與一般人無異。 大人對聽障兒童的期待不應設限。 一般孩子和聽障兒相處,學會同理心,學會如何溝通。 協助普通班的老師有正確的教導方式,亦給予一個珍貴的教學 經驗。 聽障兒回歸普通班可能會遭遇的困難: 環境噪音太多、太吵。 教室空間大,距離過遠,聽覺更吃力。 老師說話速度太快,令孩子無所適從。 老師有時會忘記班上有聽障兒。 孩子不敢表達意見或參與任何活動。 聽障兒講話同學聽不懂,影響人際關係。 容易遭其他同學嘲笑。 聽障兒原本在特教班被老師特別保護照顧,一下子到普通班會適應 不良且不快樂。 聽障兒對動詞及連接詞的學習較緩慢。 聽障兒回歸普通班就讀後,老師在教學管理上的技巧: 上完課,老師要視學生了解的程度,個別加以指導。 對待聽障兒要與普通學童一視同仁,不要另眼相待。 當聽障兒顯得孤立,有挫折感時,老師要隨時注意他的情緒,給 予安撫。 可以建議家長到校當義工,一方面可以觀察自己孩子與同學間互 動的情形,另方面協助老師處理班務。 聽障兒回歸前,治療師必須和各科老師開會,並指導老師何利用 麥克風和無線調頻系統補助教學。 治療師要先向普通班學生講解為何要讓聽障兒回歸,以及如何幫 助班上的聽障兒。 家庭聯絡簿是老師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良好的親師溝通可讓聽障 兒順利回歸。 選一個同學從旁協助,幫忙聽障兒記錄及聽廣播等。 在經驗分享時段裡,基金會的鄭老師和幾個聽障小朋友到現場做 演示教學,有的孩子較害羞,由家長陪同上臺;除了一個七歲小女生 是輕中度戴耳內型的耳機外,其他都是重度型開人工電子耳的。從 老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中,可以很清楚的聽到聽障兒清晰的回應, 並能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在陪伴的家長臉上,更可以看出他們的欣慰 與成就感! |
◎承辦人:于學海(特殊教育小組)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