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兒子,他也不再四處打工,選擇陪著兒子擺攤。老父說:「雖然擺攤的收入只夠我們父子倆維持基本生活,但我還是打算一直這樣陪著他,直到我老去的那一天。」

老父唐榮胡表示,16年前,兒子因身體條件受限,不方便找工作,在唐嶼姨媽的建議下,他決定送兒子去學修鞋技術。學了兩年修鞋後,17歲的唐嶼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在成都內江城區繁華地帶的小東街開始修鞋擺攤為生。

為了照顧兒子,原本四處打工的他便在兒子的攤位旁擺了一個攤位賣雜貨,陪著兒子,幫他與顧客交流。唐榮胡說,他倆擺攤一個月收入大概6、700元,只夠基本的生活開支,雖然比不上外出打工,但他陪著兒子心裡踏實,而這一陪便是16年。

唐榮胡指,他今年62歲,兒子唐嶼34歲,此外還有一個25歲的小兒子在浙江打工。大約12年前,他和妻子因性格不合離婚後,唐嶼便隨他一起生活,父子倆一起住在內江文英街的公租房內。他還說,兒子之所以聾啞,是因為剛出生一個多月時因發高燒打了不少抗生素的針藥,導致聽力障礙。」但我們到他(唐嶼)快兩歲時才發現他聽不見,也不會說話,送到成都、重慶的醫院去治療,但已經晚了。」

現時唐嶼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戴上了助聽器,也慢慢學會了說「你好」、「對不起」等簡單詞彙,但還不能成句。「所以,他還是不能沒有我。」有人曾給兒子介紹對象,但兒子都拒絕了。唐榮胡稱,「我給小兒子說好了,等我照顧不了時,我就把唐嶼託付給小兒子,他也答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