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賴寧寧】
  「這個同學是六年級,看不出來吧,因為營養不良,所以長得比較小。」「她父母聾啞,住安康社區,我幫她申請獎學金,結果卻造成她的存款超過十五萬元,被政府取消低收入戶資格!」五月剛在台北市青年盃民俗運動比賽中抱回七個大獎明道國小訓導主任吳麗秋,指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女孩,說著她的故事。
  這個小女孩身材纖細,看起來像四、五年級生一般大,每學期都是班上前三名,自我要求很高,她告訴吳麗秋,將來的目標就是讓家人離開安康社區,這個小女孩是剛拿到台北市國小女生團體扯鈴甲組冠軍的一員。吳麗秋又指著另一個男生說,小男生的父親早逝,有一個智障的弟弟,最近叔叔不知為什麼也過世,媽媽必須照顧另一生病的叔叔。為了家計,媽媽每天早上幫忙清掃街道,「所有不幸的事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吳麗秋一九八七年到明道國小,當時看到政府推動民俗,覺得這些活動「快失傳了」,加上自己也有興趣,便開始在學校組扯鈴隊,自己是師大國文系畢業,非體育、舞蹈科班,但是「我覺得只要用心就會做得好。」憑著一股熱誠,一路走來,今年滿廿年,幾乎年年得冠軍,也每年帶團出國表演;為了證明自己體育也不錯,吳麗秋現在還在台北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唸書。
  明道國小和台北市多數學校不一樣,學區內是低收入戶的安康社區,學校有三分之一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每個年級三班,一班廿多人,全校不到五百人,雖學校人數不多,不過,明道不止扯鈴隊嚇嚇叫,其他體育活動也在北市名列前茅,「我沒有辦法挑學生,只要願意來就好。」扯鈴隊每天早上七點廿分開始練習一個小時,午休時間則自己練個人技術,下課後四點練到五點,五點到六點在學校寫功課,體育組的老師輪流陪,禮拜六則必須到學校練習。
  吳麗秋說,能夠留在學校練習、周六也能來學生,幾乎都是家長沒有辦法照顧的孩子,只要家庭狀況好一點,家長都帶去補習了,這些學生並沒有學過什麼才藝,音樂、舞蹈、身段都是學校找老師一點一滴教出來的,所以,「我們都是硬ㄠ出來的!」
  形容「得獎得到沒感覺」的吳麗秋說,堅持下去是希望給這些孩子一片天空,也「把一些孩子拉回來」,透過扯鈴隊的約束,讓學生學會規矩、自我要求、自信和責任,通常學生只要能熬過前半年的痛苦,就可以練下去了。吳麗秋記得有一個問題學生,上課經常搗蛋,被老師罰站在教室外,她知道以後,把這個男生找來扯鈴隊,藉由不斷的練習,磨練他的個性,由於他對扯鈴有興趣,加上又有比賽的榮譽,只要他不乖,吳麗秋都會以「你不要來了」嚇阻他,結果這個男生後來不斷挑戰高難度的動作,曾經得過全國賽的個人冠軍。
  現在每年初三、初四,過去扯鈴隊的學生都會去吳麗秋家,也會幫她過生日,還有學長學妹在吳麗秋的牽成之下結成連理,點點滴滴的回憶是吳麗秋「我也不想這麼累」之下,繼續走下去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