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雪驥 醫師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復健科


.


每個孩子自出生一剎那哇哇大哭,代表著第一次與世界溝通以來,要經歷過許多年的努力,且藉著家庭和教育環境的影響,才能逐步成熟,擁有與成人相等的溝通模式。一個孩子大約在一歲左右練會了走路,但那時候他才僅僅開始叫「爸爸」而已,語言能力往往隨著教育資源取得的方便性,在不同社群(經濟、文化、家庭組成)的條件下,發展速度截然不同。


.


※正常語言發展的必備條件   


.


一個小孩自瓜瓜墜地,以至長大成熟,擁有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其間是歷經著漫長的學習過程,而且需要身體多方面功能的配合,輔以生長環境加以協助,缺一不可,概以下面五大要件為依歸:


.


  () 成熟的大腦及肢體動作 


.


  () 正常的聽覺功能 


.


  () 整體健康的身體與穩定的情緒控制 


.


  () 適宜的智力與認知發展 


.


  () 足夠的環境刺激與教育資源   


.


因此,設若孩子出生後,不論在一般發育上呈現遲滯現象(例如染色體缺陷、腦缺氧、極低體重、器官發育不全等),或是在學習機能上有所障礙(例如注意力缺陷、智能不足、教養環境缺乏資源),都會令其學習語言的機會減少,輕者延遲其語言發展的歷程,重者恐令其無法達致以口語溝通及文字學習的能力。


.


※語言發展歷程


.


從出生到成年,學習語言的過程約可分為三個階段,描述如下:


.


()第一階段:口語前期。指的是孩子尚未開始有意義的口語語彙之前的時期。


.


03個月:以哭聲表示需求,對外界的詢問尚無法領會。   


.


36個月:可以發出哭聲以外的簡單聲音,但意義不明確。   


.


69個月:類似牙牙學語,使用一些聲音吸引大人注意,對周圍的聲音有明顯反應。   


.


918個月:明顯可以遵從大人的指令做動作,雖然還不能說出具體的語詞,但嘗試著用擬聲辭來代言,例如「ㄅㄨㄅㄨ」表示「小車子」。


.


()第二階段:口語期。開始出現正式的口語語彙。期間為1歲半至4歲。   


.


12歲:出現第一個字彙,像是「爸爸」、「媽媽」或「要」、「不要」。藉由模仿不斷學習日常生活常見語彙,有時出現鸚鵡式回答。   


.


23歲:約達50個語彙,練習用字詞「接龍」成為表達的語句(彷彿電報句),已經會用名詞及動詞,代名詞(你、我)出現,也喜歡問問題,並能回應日常生活的問候語。    


.


34歲:開始使用關聯詞,將不同意思的句子結合,如「我要這個,不要那個」、「我要這個和那個」等,喜歡發問,更喜歡表達,有時太心急而表現出詞不達意,或結結巴巴的現象。孩子的對話能力在4歲左右多告完成,有能力針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心理的感受做基本敘述,但句子的結構上,比較偏重於平鋪直敘主體內容,邏輯敘述、抑揚頓挫及修飾用辭尚待下一階段精進。


.


()第三階段:語言精熟期。4歲以後的孩子,在語言學習上,必須對說話的清晰度及流利度、內容的完整性、以及語言的複雜度領域,藉由學前教育幫助,做深度地練習,並在同儕互動中學習問與答經驗,逐漸養成自己獨特的語言習慣。這時注音符號會成為相當重要的學習工具,也是在46歲階段,孩子熟悉注音符號的特質,並學會自行拼音。語言發展是沒有截止期限,不論到小學、中學階段,都有更複雜的文化內容,要加入孩子的學習範疇中。


.


※如何發覺孩子具有語言發展障礙


.


一、語言發展遲緩的警訊有哪些?


.


2歲:無任何語彙。 


3歲:無任何句子。


4歲:國音(注音符號)常見有明顯且固定的錯誤模式。 


5歲:結結巴巴、句型錯置(代名詞顛倒、主詞-動詞-受詞順序有誤)、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 


伴隨情緒障礙(如自閉症)的特有語言模式。  


智能或認知能力受限所產生的語言遲緩。


.


二、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


器官障礙:聽覺器官疾病、大腦(或神經)傷害、喉鼻部發聲器官疾病。   


體質障礙:身體器官性疾病導致發育遲緩、遺傳性疾病、智能不足。   


情緒障礙:自閉症。   


環境剝奪:隔代教養、跨文化扶養人(如外籍媽媽或褓姆)、弱勢族群(如偏遠地區)的孩子較不易得到學習機會。


.


※常見語言發展障礙的例子


.


一、構音異常: 國音發聲上出現增減或取代錯誤。常見的幾種型態:  


.


添加型:例如把「鴨」子說成「ㄌㄧㄚ 」子。   


省略型:例如「謝謝」說成「ㄧㄝˋ ‧ㄧㄝ」。     


替代型:例如「西瓜」說成「ㄧ」瓜、「兔子」說成「ㄎㄨˋ」子。 


歪曲型:語音接近正確的發音,但聽起來不完全正確。   


聲調錯誤型:注音的四聲使用錯誤。   


混合型:聽覺器官、構音器官或腦發育障礙者,會產生以上五種構音問題的混合現象。


.


 二、結結巴巴(語暢異常):俗稱「口吃」。口吃的現象就是重複說一個


音、字或詞,或者有嘴形卻說不出話來。絕大部分發生在兒童4歲以前,因為學語經驗有限,而造成的暫時現象。如果周圍其它人具有口吃現象,孩子亦可能耳濡目染,學得口吃,極少部分的口吃是因為心理因素(受到刺激、過於膽怯、驚慌)。所幸大部分孩子會隨著年齡成長、經驗累積而改善。


.


三、智能不足:智能與認知能力主導語言的發展,因此智障者雖具有一般聽能與說話器官,在語言學習上仍明顯有下列現象:語彙數比平常人少,主要用於表達具體事物(名詞及動詞為主,修飾詞少見),句法結構類似一般人,但句子較短且簡單化。邏輯能力較弱,與人互動常因表達不合宜被誤會,且有構音及音調的障礙。


.


四、自閉症:自閉症小孩在學習和人際關係的發展上,有極明顯的困難,因此在語言發展上,也造成極廣泛的影響。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其常見的問題如下:


.


理解困難:智力較高的自閉症孩子有機會發展語言功能,但在抽象概念及長段語意表達上呈現困難。較嚴重者,可能僅僅理解單純性、字面上的語彙意義,無法正確抓住完整的語意。   


.


表達障礙:可能完全無語言、鸚鵡式仿說、說話木訥缺表情、機械化單音腔調、代名詞「你我」反用、自創語言式表達、雞同鴨講、重複(固定)的內容、缺乏邏輯語句。


.


五、發展遲緩:除了上列具體語言發展障礙實例,仍有許多個案確無真正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可是在發展進度上,明顯地落後於正常孩子,被帶到鑑定機構或醫院尋求協助。他們的語言障礙特質,主要在認知發展落後,造成語言表達停留在非口語期,或是簡單口語期的能力,有些伴有構音困難。針對這一群孩子,首先要與照顧者協力營造一個充分學習的環境(比如說給予多一點口語對話或同儕共學),其次是減少器官或體質障礙造成的影響,然後藉由早療或復健協助,加強學習以趕上落差。


.


※結論及建議 


.


語言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它需要好的本能發育,更需要後天的學習教育,尤以文化上的陶冶更形重要。語言發展得順利,日後在教育學習上、人際關係上都助益莫大,幾乎在4歲至25歲漫長的求學過程中,語言(不管是母語或其它外語)能力始終占重要成份,並且被列為重要評比項目。對於語言發展障礙的孩子,孩子自己以及家人莫不憂心重重,建議及早尋求鑑定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明瞭如何幫助孩子們學習。目前國內不論是早療機構、復健機構或教育單位已有無數的專業人員投入,目的無非是希望幫孩子們一把,協助他們儘快趕上進度,或者在他們的能力內,爭取最佳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