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網) 2011-02-24 17:14:04
日前,海南海藥擬通過定向增發控股51%的上海力聲特之主打產品人造耳蝸已得到評審中心專家評委的通過,按照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其將在30個工作日內獲得醫療器械證書。這意味著海南海藥的定向增發亦極有可能在4月底前完成。該說法於2月23日下午15點,獲海南海藥副董事長許力宏證實,“公司自上市以來已經多年未曾融資,本次定向增發若順利完成,將是公司的重點轉折點。”
由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領銜研究團隊,歷時20年,海南海藥通過增發控股51%的上海力聲特自主開發的人工耳蝸獲得了正式批文,力聲特是國內唯一掌握人工耳蝸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打破了由外國3家醫療器械巨頭壟斷全部市場的局面。該產品由此被業內視為中國醫療器械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據了解,發達國家聾啞人已經不屬於殘障人士,亦無聾啞人學校,在社會福利支持下,通過安裝由社保報銷的人工耳蝸后,聾啞人變成了正常人。2006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調查表明我國聽力殘疾人口達到2780萬人,占到世界聽力殘疾人口數量的20%左右,其中重度極重度聽力殘疾人口數量為600多萬人,且每年新增兒童病例超過3萬人。
目前國際上售價平均在5萬美元,老款產品在國內最便宜售價也高達15萬元/套,致使國內許多患者由於支付不起高昂的設備費用而得不到治療。隨著國產人工耳蝸的問世,價格有望直接降到6萬元,可以預期將有大量原先由於支付不起高昂的設備費用的患者將能變成正常人。
記者在海口市海南海藥總部采訪時,被公司副董事長許力宏告知,力聲特所生產的人造耳蝸與進口產品所不同的是,這一自主研發的產品更加適用於“漢語系”,而海外進口的人造耳蝸仍是在英語的基礎上研發生產的。也就是說,力聲特的人造耳蝸更實用於國內市場。
2月23日,許力宏還向記者進一步表示稱,“公司目前已經具備了生產人造耳蝸的能力,定向增發完成后,可進一步擴大產量。”
華創證券醫藥資深研究員廖萬國認為,不計算人工耳蝸的收益,2011年的醫藥主業利潤就將達到每股0.83元,處於同類醫藥股估值低端。據了解,發達國家醫療器械與藥品的銷售額比例是在1:1水平上,而中國此比例卻只有是1:6。可見醫療器械公司的成長性將大大超越一般醫藥公司,醫療器械股也將享受高估值。
如果我國政府為600多萬人重度聽力殘疾人士實行與發達國家類似的社保補貼安裝人造耳蝸,市場銷售將接近3500億元,為海南海藥創造的利潤也將是個天文數字。另據申銀萬國測算,僅國內6歲以下兒童市場約為70億元,如果考慮單個聾人植入后內置和附屬裝置的升級,市場容量更大。
隨著人造耳蝸批文懸念的日漸消退,各路機構投資者亦是紛紛搶灘。公司2010年三季報顯示,前十大股東中,機構投資者已經占據八席,而八個機構席位中,有七家機構均在當季度新進建倉或增持。
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4日,隨著大盤的急挫以及醫藥板塊的普跌,海南海藥亦在當日跌停報收,但深交所公開交易信息卻顯示,跌停當日,該股買入金額最大的前三名均為機構投資者,共買入3604.7萬元。
廖萬國預計海南海藥5年內實現50億元銷售收入規模將存在較大的可能性,按照最低10%的凈利潤計算其凈利潤規模將在5億元左右。如果加上人工耳蝸的利潤貢獻將可能達到6億元或更高。由此,研究員看高該股至41.5元。
2月23日,海南海藥收漲於27.93元,較研究員的目標價尚有48.59%的溢價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