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如何適應主流社會


周婷婷

    
一位聾人大學生一直生活在聽健人世界裏廿年的親身體險談()

    
盡可能養成良好的心態前面我們談了如何解決表面上的問題,現在我們從心理的角度談談聾健交往的本質問題。

    
聾人和其他障礙者相對比,最大的差別就是聽障所帶來的不便和煩惱是隱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覺到。因為常人之間的精神活動往往要借助於聽覺,用口語來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聽覺,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動的貧乏,導致心理上的壓抑、苦悶,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聾人心理是最難調整的。

    
對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聾人,他們對精神上的需求不會很高,所以不會因為精神需求的貧乏而感到壓抑;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聾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智力越發達,思維越豐富,就越需要精神營養,這時聽不見就成了他們最大的障礙。他們越不甘受制於自身的聽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而這些痛苦,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和

    
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聾人能夠受到較高的教育。所以,如何培養聾人良好的心態,就成了聾人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態,受了較高教育的聾人長大成人後,就會大大減少因聽障而帶來的心理上的壓抑和苦悶,從而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聾人如何戰勝心理上的壓力,與主流社會相協調,也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我的親身體驗

    
培養良好心態的問題,我有著切身的感悟。我從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歷程,使我明白人活著,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學會往好的方面想,這樣才會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來。家人對我的教育,直接影響著我的人生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可以說,我的成長經歷了四個階段,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聾人的問題。

    
我自幼雙耳失聰,父母為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錢,也沒能治好我的耳朵。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一階段:就聾治聾。

    
到了三歲半,父母發現,再這樣下去,只會耽誤了對我的教育。當時,他們僅僅希望我學會說話,所以就開始潛心的教我學說話。直到67歲,我才能說出較為流利、順暢的普通話。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二階段:就啞治啞。在這一階段,有朦朦朧朧的感覺到自己是個聾人,但並沒覺得它會給我帶來什麼。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親為了讓我趕上並超過同齡的健生孩子,特別注重對我的智力的開發。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三階段:智力開發在這一階段,我的潛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創造了許多奇跡。八歲時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元數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在普通小學連跳兩級;並由此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等榮譽稱號,得到了社會會的承認。這時,我十分自信,甚至有點驕傲,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聾人。但是上了中學後,由於我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加上自己聽不見在人際關係上屢受挫折。可以說,劣境沒有打敗我.榮譽倒差點擊垮我。這時.我才醒悟過來.自己畢竟是一個聾人,生活也並不像我想的這麼簡單。我開始正視自己是一個聾人。但是,卻由此帶來了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父親也從這個挫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智力開發只是表面的現象,良好心態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他改變了對我教育上的總體方向,由智力開發轉向了良好心態的培養。這,也就是我成長的第四階段:良好心態的培養。差不多十年後,我才明白,聾人應該既正視自己是聾人,又忘記自己是聾人,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不能絕對化。

    
我深感,如果一個聾人,生活在聽力殘疾和由於失聰而導致的心理殘疾的雙重陰影下,活著將會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聾人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則可以彌補聽力上的缺陷,活出一個快樂而美麗的人生來。

    
卡耐基曾經說過:成功= 85%的人際關係+ 15%的努力。可見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多麼的重要。而聾人由於失聰,在交往上處於劣勢,是弱者。但是如果具備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態,甚至可以彌補聽障這一不足。下面,我想就幾個常見的聾人心理談談如何戰勝心理上的壓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主流社會的真正的一分子。

    1
、孤獨感

    
孤獨感是聾人最易產生的負面情緒。當周圍的同學談笑風生,無意把你氣壯山撇在一旁時,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獨自一人的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獨。在公眾場合下,人越多,聾人就越難插進去和他們說話,無論你多麼想插進去湊湊熱鬧,但始終是不現實的。而聾人就必須天天感覺這種孤獨。這種感覺就好像是:自己正處在一望無垠的沙漠裏,無人能救。一天兩天,還可以忍受,但是天天 如此,難免心理上承受不住。久而久之,深深的強烈的孤獨感就不知不覺的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經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 有一種孤獨感正埋在內心深處的地步。我曾經經歷過這種感覺,但幸運的是走了出來。

    
所以我認為,每當在這種公眾場合下,千萬不要裝作能聽懂人家說話的樣子;當不知道大家為什麼轟然而笑時,也不要跟著乾笑幾聲。這麼做的結果,只會使自己的心理上的壓抑感更為深重所以這些類似的場合發生時,比較合理的辦法就是不管它,當它沒發生在眼前一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靜心看書、出去閒逛,通過轉移注意力找到生活的樂趣。如果實在無事可做的話,你也可以打開心靈的大門,使自己的想像力馳騁在心靈的淨土上,自我陶醉在其中。這時周圍的世界就不知不覺消失了。

    
其實還有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改變對孤獨的觀念,即學會享受孤獨。人都怕孤獨,但又都逃不掉孤獨。既然逃不掉,何不把它當成人生經歷的一部分,接納它、享受它呢?孤獨是聾人天天必須面對的事,所以真正能夠作到享受孤獨的聾人,也就不會害怕孤獨的來臨了。

    2.
多疑心理

    
聽力上有障礙,聽不到別人在說什麼,更不能知道別人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就容易產生多疑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在聾人中是非常普遍的,表現為不信任別人、懷疑別人議論自己,甚至仇視整個社會。有時別人明明是誇自己,聾人卻以為是在諷刺自己,這樣對別人無疑也造成一種傷害。互相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而多疑的心理恰恰阻礙了人際關係上的和諧。

    
所以,針對這種心理,較好的方法是,抑制這種心理活動,最起碼不要把這種我不信任你的想法表露在臉上。然後在交往中,不斷和別人溝通,交換思想,加深對別人的瞭解,這時你才會發現,當初你的想法是錯誤的,可笑的。還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形成一種思考習慣,即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如果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疑神疑鬼。這樣就不會在人際交往上到處碰壁,少走許多彎路。

    3
、信息量貧乏

    
信息量的缺乏,也是聾人經常遇到的難題。周圍發生了什麼事,多半是通過聽力管道得來的。而聾人恰恰沒有這個資訊管道,往往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事,以為世界就像他想的那樣,好像生活在真空之中。等他終於獲得了這個資訊,他已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了,此時的沮喪心情可想而知。

    
我就經歷過這樣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深。那時,我還是高一的學生。一天,臨近晌午,一個好心的同學過來問我:你準備好了嗎?我莫名其妙,問她準備什麼。她極其驚訝地說:下午的禮儀風範比賽啊!你竟不知道?從她口中,我才得知,所有同學上個星期就都知道了這件事並準備了好一段時間。我震驚之餘又有深深的沮喪。我清楚,那是一個極其其偶然的情況,其實同學們都想過要告訴我的,所以沒有一個想起來告訴我的,所以沒有一個想起來告訴我一聲。當時已是吃中飯的時間了,但是又沒有別的時間準備了,我只好放棄了吃中飯來準備比賽。

    
類似的例子很多很多,都是由於少了聽力這個資訊管道,而使聾人失去了本來應有的時間和機會。對於聾人,這樣的事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使它發生的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比較理想的方法,就是善於尋求幫助。其實每個人都想做一個強者,但是又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不願從他人那裏尋求幫助的人,其實正是一種脆弱的表現。聾人本身就需要幫助,所以當聾人向他人尋求幫助時,其實也正滿足了他人想做一個強者的心理,他人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聾人要敢於突破心理障礙,向別人敞開心扉,讓別人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是很願意幫助你的。這樣,聾人就不會因為信息量的缺乏而失去許多本來該有的時間和機會了。

    4.
挫敗感和失落感

    
聾健交往中,和聾人交流畢竟是件很吃力的事情,有些正常人就會顯出很不耐煩的情緒。還有,聾人往往需要健全人幫忙翻譯剛才的話題,有時得到的答復卻是寥寥幾句的高度概括的持續了幾個小時的聊天內容,或者乾脆是沒什麼好說的。這樣的話,無疑是聾人最不願意聽到的。碰到這樣一些事情,難免會使聾人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自卑感也因此油然而生,就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真的不如別人。這些只有通過很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來戰勝它,不要把它放在心裏。變成一種自卑的心理。只受過良好教育的聾人,善於想得開的聾人,才會把這樣的事當成是過眼雲煙,一閃即逝。所以他承受的心理壓力相對來說要小得多了。

    
所以,在聾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讓他養成一種思維定勢,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往好的方面去想,都能想得開。這樣,等聾孩子長大後,他們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能積極地面對它,並通過自己的能力,適應他 所不能改變的環境,然後改善他所能改變的環境。這樣,他才會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人生,並在主流社會站住腳跟。

    5.
其他方面

    
聾人由於失聰而導致語言發展緩慢,思維也相對滯後。他的生理年齡與常人是同步的,而心理年齡相對于生理年齡卻是偏小。所以聾人往往想得比較創單,比同齡的正常人單純、幼稚。這並不是什麼缺點,但是如果走上複雜的社會後,還是如此的話,他將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也就不知道如何為人處世。所以,聾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應逐步拋掉不該保留的幼稚,而保持充滿歡樂的童真,從而能夠積極地善於應付、處理眼前紛繁雜亂的事情。

    
其實聾人也有他的優勢,正因為耳聾,晚上睡覺可以不受任何聲音的干擾一直香噴噴地睡到天亮;學習時可以不受別人打攪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因為聽不見而迫使自己常常推測周圍的動態從而悟性極高;不易受到外界雜亂資訊干擾而保持一顆平靜心,等等。所以作為聾人,當我們看到耳聾帶來的不利之處,我們也要想到耳聾自有它的優勢,同時想想塞翁失馬的深刻寓意,對我們也會是一種啟發。

    
經常在報導上看到這樣一些消息,聾人又偷東西了。這些事情使聾人給大眾的印象不是很好。然而,他們正是因為飽受社會歧視,又沒受過較高的教育,從而產生了仇視社會的心理。他們的心理已經嚴重扭曲,才會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聾人必須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要塑造他們健康心態和良好性格。

    
講了這麼多,還得再講最重要的一點。每個人都必須有一種歸宿感,聾人也不例外。對聾人來說,他最好的歸宿就是聾人世界。所以聾人必須和屬於自己的世界保持聯繫,在瞭解聾文化,有著一些聾朋友,具有一份歸宿感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瞭解主流社會的健聽文化,成為兩個世界遊刃有餘的個體。

    
所以我認為,現在提倡的聾人回歸主流的觀點是不全面的。聾人在回歸主流社會的同時,也不要脫離自己的家園____聾人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的主流社會的一分子。打個比喻,主流社會像是陸地,聾人社會像是湖泊聾人要麼是水裏的魚,要麼是脫離水的魚,要麼是脫離水的魚,都不如做一個兩棲動物來得自在。所以聾人應該既接受聾文化,又接受健聽文化,從而成為一個綜合的跨文化的個體,這樣聾人活得才會自由自在,並且多彩多姿。

    
轉自伽瑪醫生摘自《大眾心理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