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部由聽損者自製的微電影「1500個新聲」,昨於電子耳家族感恩會上首播。希望更多人認識聽損者的世界,更珍惜如今的擁有。

「第一名,小老鼠,吱吱吱。」7歲的張琇評與同伴在台上以清朗嗓音數來寶。琇評的媽媽說,1、2歲時就注意到孩子反應少,也記不住媽媽教過的單詞,本來老人家以為「大隻雞慢啼」,診斷發現原來是少見的聽神經病變。不過陸續裝上電子耳後,琇評的學習能力突飛猛進。

34歲的陳彥君是知名作家劉墉的栽培弟子。就讀高中時,耳邊的聲音「一點一滴的消失」,也曾一度放棄再找回與世界連結的聲音,直到家人、劉墉的鼓勵,接受手術。她分享,儘管仍因聽力較差、屢受挫折,卻感恩無數的挫折,才能深刻體會人情溫暖。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呼籲,3歲以下聽損兒及早評估手術。先天聽損兒若在2歲前裝電子耳,聽力學習能力與一般孩子無異,不過若在1歲前裝置,聽、講能力都極佳,兩耳都裝設電子耳更有助學習。

電子耳之父、長庚醫院副院長黃俊生說,老人聽力退化,不少人連助聽器都無法戴,嚴重影響生活,他鼓勵老人家可藉由電子耳找回聽力,重新享受生活。







【2012/07/01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