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站在南達科塔州薩勒姆高速公路旁一處空曠的田野,失去聽覺得米勒說著他要在這造一座新市鎮的願景:美國手語中心設於此,教師教學用手語,鎮民代表會開會也用手語,就連餐廳員工也得懂手語,這是一座為聽障人士打造的城鎮,卻讓此舉可能隔離這些人士的疑慮再起。
米勒已經為這座城鎮取好名字,以1800年代教導聽障人士的法國教育家羅倫(Laurent Clerc)為名。都市計劃者,建築師和未來的鎮民這周在南達科塔州一處營地集會,規劃新市鎮的詳細藍圖,初步規劃居民2500人,將在今年秋天動工。
紐約時報報導,這樣的願景已經吸引至少100個家庭表示願意遷入新市鎮,他們有的遠自倫敦,澳洲而來,有的是完全失去聽覺,有的是重度聽力障礙,有的是聽覺正常,但是就是只願意與手語和外界溝通。33歲的米勒透過翻譯表示,「社會對於將我們整合融入做得並不好。我的孩子在他們生活中看不到各種角色人物的代表,如市長,工廠經理,郵務人員,企業老闆等。所以我們自己打造一塊土地,展現我們獨特的文化,特有的社會。」
開發者希望藉由打造這樣的一座城鎮,迅速建立起聽障人士的政治強度,至今聽障人士獲選為民選官員的例子並不多見。
對於同樣失去聽力的米勒太太,和她四個小孩來說,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希望住在一個能夠充分參與日常生活的地方﹔不過,政治的複雜讓羅倫鎮的構想挑起一個持續爭議的想法:羅倫鎮是否僅是孤立隔絕聽障者而已。華府亞歷山大葛拉漢貝爾聽障者協會主席休斯頓說,「我們認為,人們都成為這整體世界的一分子能獲得更大的好處。我了解和自己同樣遭遇的人在一起的那種渴望,但是我不認為這是明智的做法,這有點像是在自我設限。」
休斯頓認為,藉由技術進步,聽障者越來越容易使用口說語言,醫療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也能幫助天生聽障的孩子改善聽力問題,同時讓聽障孩童進入一般學校的努力也逐漸有斬獲,這些成果甚至上政壇上對聽障的定義是什麼有了辯論,以及聽障人士究竟應該使用何種溝通方式,手語或者口說語言。
不過,對於希望住在羅倫鎮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是要完全孤立自己,而是要將各種各樣的有聽障問題的人士集合起來,米勒的岳母,同時也是羅倫鎮投資人巴華茲說,「我們不是在建一個聾人鎮,是建造一個完全使用手語的城鎮,我們期待住在這裡最多的人,是家有聽障兒的聽力正常的父母。」願意入住的未來羅倫鎮居民說,他們想要住在這裡,是因為這裡的一切都是以聽障人士的角度出發。
米勒選定的羅倫鎮預定地距離薩勒姆約1300英里,附近居民懷疑,羅倫鎮日後怎麼和附近城鎮往來,當地是以玉米,養豬養牛為業,甚至有人說,羅倫鎮根本不可能實現。
至於打造羅倫鎮的經費從何而來,米勒並未詳述,僅說主要是他家族,以及一名家有聽障女兒的匿名人士投資。目前為止,有第一達科塔國家銀行提供貸款,讓米勒取得275英畝的土地,他們初步的規劃階段就花了30萬美元,預定的住戶未來幾個月需要先付1000美元訂金。他們說,以後可以靠開店,開加油站,飯店等維持生計。
美國國家聽障科技研究中心人員巴克力說,早在1800年時期,就有人提出為失聰人士成立專屬一州的可能性﹔今日手語則成為美國學校中學習人數第五多的語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