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來我聽到的聲音和你不一樣

 

我是個天生的聽障者。小小年紀的時候,當然不知道我聽到的跟人家不一樣。在沒有比較的基準下,當然也不會知道,「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比我聽到的音量大且清晰很多。

大部分的人小時候都很皮,我也不例外。從小就是個頑皮好動、標準的好奇寶寶,我用一雙永不厭倦的雙眼,熱情地看著世界,覺得到處充滿新鮮感。而父母教養我,親切地和我互動,當 他們叫我名字或者和我玩,我若反應比較慢,他們只以為這是小孩兒應有的現象。幼稚園時,家裡請了家教保母,她本來嗓門就大,我當時只是輕度的聽障,還聽得見她講話。在大家眼中,我還是個健康好動的快樂幼兒。

直到年齡漸長,開始成為學齡兒童,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出現了狀況講話要重複幾次我才有反應;碰到危險狀況,不懂得迴避等等。爸媽帶我去醫院檢查,才知曉我竟然一直都有聽障問題。

 

書名:《聽不見的力量》作者:陳昆聯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1...
書名:《聽不見的力量》
作者:陳昆聯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9月22日
 

我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我是個不正常的小孩。原來,我是自以為聽到的聲音,跟別人聽到的一模一樣。

原來這世界充滿了各種美好、高品質的聲音,而不是像我一直以來聽到的,那種來自遙遠地方的聲感,並且充滿混濁的雜訊。

原來我天生就比正常的孩童,少了一種接收外界資訊的媒介。所謂的五感,我一出生就少了一感。像我這樣的人,天生和許多行業無緣永遠不能正常唱歌,更別說是當歌星;難以學好國語,更別說是外國語言;所有需要面對面接觸人群的工作,我都難以勝任也就是說,占台灣六成以上的服務產業,從飯店、餐飲業到各種業務工作,對聽障者都是不適任的工作。

原來,我的人生才剛開始,就已經被畫下限制令。

原來,對於世界的真善美,我注定被列入二等公民,永遠不得享有。

就是這樣的我。如果自己不能愛自己,難道要從童年就開始書寫悲慘史嗎?

從被醫生診斷出聽力有問題開始,我的耳朵就必須﹁長得﹂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必須戴上助聽器,否則我會處在很糟,甚至危及生命的狀況裡:試想,走在路上卻聽不見來去的車輛聲音, 那麼,呼嘯的汽車,甚至現在隨處可見的腳踏車,對我都是致命的危機。生活中的一切學習、生計, 少了聽覺系統,也將變得非常不方便,我必須以助聽器、唇語為主要溝通方式。

所幸我尚未到全聾的地步,但已從輕度聽障惡化到中度聽障的我,不得不依賴助聽器過生活。

小孩子是最單純、最不社會化的,但也因此經常是最殘酷的。一個戴助聽器、「和別人長得不一樣」的同學,當然會被欺負了。

因此,我這個戴著助聽器的兒童,從國小到中學,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都處在各種言語暴力以及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霸凌裡。

命運的安排,讓我們家有兩位聽障者,我和我弟弟都是先天聽障,我和他都碰上同學找麻煩 的情事,諸如把書包弄丟、課本弄髒……,對我們有百般刁難。

 

 

我和青峰間的第一次接觸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

 

蘇打綠的動聽情歌〈小情歌〉(詞曲:青峰),那悠悠的旋律迴盪在每個人的心田,連我這個聽障者,也深深的受了感動。

那一年,民國九十八年,我的心情非常低落,父親因為癌症正臥病在醫院,我一方面白天工作,晚上在僑光上課,一方面繼續推動建立醫學保險部門的理念,但進展有限。年輕的我,有滿 腔的熱情,但身為家中的男子漢,我必須扛起責任,為身邊的人作榜樣。但經常也有心力交瘁的時刻,每當這樣的時刻,我就渴望音樂可以洗滌我的心靈。

或許正因為天生的聽障,讓我接觸音樂比一般人困難,反倒讓我更珍惜音樂的滋味。我總是 用最大的音量,讓歌聲透過耳機滿盈我的腦海,然後希冀在歌聲療癒中,得到再站起來的力量。

也因為這樣,我這個聽障者比一般人愛「聽」音樂,若有機會剛好有音樂團體來到台中,我也會撥空去現場聆聽。與其說我是去聽歌,不如說我想去「感受」,感受那些能發出好聽聲音的人, 是如何將歌聲傳播給世界?

就這樣,九十八年我第一次接觸到蘇打綠。 是的,我承認我原本不是他的歌迷。一個聽障者怎可能會是哪個歌手的歌迷呢? 那天只是台中新光三越一個聚會場合,那也不是演唱會,只是比較小規模的蘇打綠現場簽唱會。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春.日光》作品巡迴簽唱,演唱者蘇打綠,是一個很有理想的樂團,他們的企畫「韋瓦第計畫」,想以韋瓦第的經典名作《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為概念,要用四張專輯,來詮釋我們身邊春夏秋冬的不同面貌。

在那裡,我聽到蘇打綠的主唱青峰,唱出他那首街頭巷尾人人可以朗朗上口的名曲〈小情歌〉。

這首歌如此悅耳,連我這聽障者都被感動了。

以前我雖聽過這首歌,卻不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直到那天見到本人親口唱歌,我才知道他 們叫蘇打綠。

那天我正陶醉地和圍繞著蘇打綠的歌迷們,在新光三越廣場聽主唱青峰唱歌。當他們唱完一 個段落後,開放現場點歌,因為簽唱會人比較少,我坐得很前面,主唱青峰很容易就看到我,有 這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當他問要不要點歌,我就舉手說:「要。」

「點什麼歌呢?」

既然我是當天才知道他們叫蘇打綠,當然不可能知道他們以前還唱過什麼歌,於是當下我很自然的點了一首「非蘇打綠」的歌,我點的是鄧麗君的老歌〈我只在乎你〉(詞:慎芝)。

當場,青峰笑著跟我說:「這位哥哥,你是來鬧場的喔!」

看到大家都笑了,我也跟著笑了。

原本想像中歌星們都是一個個遙不可及的名人,但在那個時刻,他就在我身邊親切的和我開玩笑,就好像個鄰家大哥哥一樣。那瞬間,我發現,我愛上這個樂團,我願意支持這個團體。

不是出錢,比那更重要的,我要用心來支持。

從那天起,我成了蘇打綠最忠實的歌迷。

●本文摘自布克文化出版《聽不見的力量》

 

作者簡介:陳昆聯

臺灣省台中市神岡人。入圍2012年總統教育獎,多年來推動醫療法第七十六條修改,終於在民國103年,該法正式公布實施。陳昆聯奮鬥的歷程也被諸多媒體報導。七年級生陳昆聯,年紀輕輕已經創立自己事業,在此之前他則締造保險業績王紀錄。是個在不同領域都能打造出新局的勵志青年。目前除了創立公益型電商平台,並且四處演講助人外,也打算拍電影,希望鼓舞所有年輕人,一起傾聽內心聽不見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