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自幼就耳聾的姑娘能夠開口說話;能夠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能夠揮毫潑墨,成功舉辦個人書畫展;能夠走入大學而且成績出色;能夠隻身赴美留學,披荊斬棘,順利拿下碩士、博士學位。今年,剛剛結束學業的她又受聘任教於美國麻省伍斯特市胡里克羅斯大學。這個讓健全人自嘆弗如的聾姑娘就是大連人李穎。
11月14日,在中山區昆明街道獨立社區李穎的家中,記者採訪了她的父母,李百群、湯悅娜夫婦。
不懈地教、不倦地學李穎首克說話關
1973年的秋天,李穎出生了。一歲多的時候,她已經能含含糊糊地喊出“爸爸、媽媽”了,可不幸也同期降臨。在一次高燒不止後,李百群夫婦發現女兒聽不見聲音了,心痛不已的夫婦倆帶著女兒四處診治,可最後只收穫到無數次的失望。
李百群夫婦不得不接受女兒耳聾的事實,可他們不甘心讓女兒一輩子做個啞巴。知道女兒的發音器官沒有問題,李百群夫婦倆就開始訓練孩子說話。
他們每次教女兒就讓她摸摸他們喉部的甲狀軟骨,再用手感覺鼻孔的出氣量,同時觀察他們的口形變化。在無聲的世界裡僅僅靠感覺模仿發音,其難度可想而知。第一個音符練了多久,他們記不清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流淚,但他們始終沒有想過放棄。
一天下午,李穎終於較為清晰地說出“媽媽”二字。一家三口喜極而泣。從那以後,李穎練習說話的勁頭更足了。每一個詞,她都要盯著父母認真地練,不看到父母笑著點頭,她就不會停止。“她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認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否則絕不罷手。可能正是這種性格成就了她。”談到孝順,母親湯悅娜眼神裡滿是疼愛和驕傲。
盲聾學校裡學業和才藝各自開花
1980年,李穎7周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從事教育工作的李百群夫婦決定把孩子送到市盲聾學校就讀。因為,在盲聾學校,老師是用手語講課,學生只要認真看就行了,學習起來沒有障礙。
李穎是個聰明的孩子,盲聾學校十年,她一直能輕鬆應對課業而且成績優異。於是,她大部分的精力就都揮灑在業餘愛好裡了。先是跟著爸爸練書法,接著又拜師學畫畫,不論哪一樣,她都學得十分認真刻苦。
媽媽始終記著李穎12歲時的一個深夜,家裡的仙人球要開花了,因為知道它是曇花一現,十分難得,小李穎趴在地上,對著這盆花在自己的畫板上細細描畫,花謝了,畫成了,時間也已經到了凌晨兩點。就是憑著這股勁頭,盲聾學校那十年,她的書法和繪畫為她帶來了一個接一個的獎項。
學習書法和繪畫對於一個聾人來講並非難事,可李穎的腳步並不止於此,同時她又把愛好的觸角伸向了舞蹈。對一個聽不到音樂聲的聾人來說,這似乎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但李穎想了就去做了。她用一隻耳朵殘存的一點點聽力捕捉著重音鼓的聲音,用腳感受著音樂震動地板的節拍,跟著老師苦學下來,和著音樂她能把舞蹈跳得比正常學舞著還要曼妙生動。1989年,她的舞蹈在第二屆全國殘疾人藝術調演中榮獲二等獎。
中專、大學應急燈八載相伴
1991年9月,作為國家教委一項特殊教育工程實驗(即讓聾啞人和正常人一同接受教育)的第一批學生,李穎被保送到營口的遼寧省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當時,這批學生只有兩名,李穎就是其中之一。
進入正常學生的課堂,沒有了熟悉的手語講解,完全靠辨別老師的口形來聽課,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李穎沒有退縮,她在課堂上認真“看”課,課後又趕緊借來同學的筆記,補上課堂上沒“看”全的知識。
有一次,爸爸去南方出差,她向爸爸要了一個應急燈做禮物,所謂應急燈,就是一種能充電的微型電燈,這樣,在教室熄燈以後,她依然可以守著應急燈看書學習。正是這樣的執著和勤奮使她很快在同學們中脫穎而出,學業上以絕對的優勢名列全班第一名。入學不久,在學校組織的百米賽跑、乒乓球比賽中,她又勇奪第一。
1994年,她在營口成功舉辦了個人書畫展。同年春節,她又參加了營口市電視台的文藝演出,舞台上和著優美的印度音樂,她翩翩起舞。當主持人告訴觀眾,她是一個聾人時,舉座震驚。觀眾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表達著他們的敬意。事後,一家廣告公司找到她,給她2000元,她卻把這筆錢轉捐給了學校。也就在那一年,李穎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中專的學習和生活,李穎留下了一路的芬芳。1995年,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遼寧師範大學教育系特殊教育專業學習。大學夢圓上了,可更大的挑戰也開始了。大學的課堂知識容量大,老師多是侃侃而談,板書卻不多。加上當時有些課程還沒有教材,這些都給李穎的學習帶來了困難。但她沒有灰心,課前,她主動向老師借講義瀏覽,大致了解老師講課的方向,課上認真“看”老師講,課後注意和老師多交流,同時及時補上筆記。就是這樣一絲不苟,步步緊跟地堅持著。
英語,李穎從來沒有學過,入了大學以後,學校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也允許她免學,可是她想,作為一名跨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能掌握一門外語,無異於另一種形式的文盲,她不能允許自己掉隊。關山萬重,她苦苦攀登。夜深人靜,寢室裡,只有她的床頭亮著應急燈。週末了,同學們都在電影院,舞廳裡揮灑熱情,她卻專注地在教室裡與英語拼命。
第一個期末,她的俄英語考了30分,但她並沒就此氣餒,打點起十二分精神,她又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兩年後,她以優良的英語成績結業。
大學4年,李穎的榮譽稱號、各種獎項得了很多。1996年,她的7幅書畫作品被選入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藝術展;1997年她被評為大連市“大學生標兵”;1998年,被評為遼寧師範大學“首屆十佳大學生” ;1999年,她作為大連市“優秀大學畢業生”圓滿結束自己的大學學業。
留美六年碩果豐盈
李穎在營口讀中專的時候,世界上唯一一所專為聾人設立的私立綜合性大學美國蓋洛德大學的馬丁院長曾經到他們學校訪問,李穎的才華和勇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李穎入了大學,又與前來訪問的馬丁院長不期而遇,馬丁院長表示,只要李穎能過語言關,就可以到他們學校攻讀碩士學位。
這個承諾像前進的號角時時在李穎心頭響起,1999年8月,她的所有努力終於給她換來一張通行證。當她隻身走下華盛頓機場,美國蓋洛德大學人文教育學院院長理查德先生手捧鮮花迎接了她。
李穎在美國的生活,因為遠隔重洋,她的父母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在“聾人在線”網站的論壇裡,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篇介紹李穎的文字:“李穎在美國學習一直優秀,她有毅力,也講究學習方法。她不懂就問,勤於思考。還找各種練習來做,她很少自己悶頭做功課,而是經常與同學結成小組一起討論,學習效率很高。上課時,李穎能用嫻熟的手語發言並敢於參加討論。
李穎學習很用功,也很會生活。她每週上課,打工和學習的時間都安排得比較滿,但是她還能抽出時間和朋友到健身房鍛煉。每到週末,李穎經常和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參觀博物館,或去看球賽。李穎對助教工作認真負責,她設計的招貼和宣傳櫥窗很漂亮,整理的文件有條不紊,發送文件材料準確無誤,系主任秘書特別喜歡李穎。”
2001年5月,美國蓋洛德大學舉行畢業典禮,李穎身著碩士服從校長手中接過碩士畢業證書。據李穎的父母介紹,按照美國的規定,碩士畢業後要工作一年後才可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李穎進入美國德克薩斯州拉瑪大學攻讀聾教育博士學位。又是3年苦讀,今年4月8日,她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成為一名專攻聾教育的聾人博士。
夢想在中國建一所雙語雙文化性的聾人大學
在父親李百群整理的幾本李穎的相冊裡,記者幾乎張張都能看到李穎甜美而自信的笑臉。李百群說,在美國,李穎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十分豐富多彩。美國的假期比較長,幾年間,李穎的足跡已經到過美國很多地方。李穎自小就是一個球迷,幾乎所有的球類項目,她都入迷地喜歡看。姚明在休斯敦打的很多場籃球賽,她都趕到現場觀看,因為十分喜歡大連的孫繼海,她還托爸爸給她去買孫繼海的球衣,可惜沒有買到。
可能正是因為這種對於體育運動的熱愛,她和美國的一位聾人球星相識、相愛,並在今年喜結良緣。如今她和她的丈夫都在麻省伍斯特市胡里克羅斯大學任教。
留學6年,李穎只回國一次,因為她怕回來後再回美的簽證一時辦不下來會耽誤學業,但她對家對父母一直懷著深深的思念之情。每個週六晚上,大洋兩岸李穎和她的父母都會同時坐在電腦前,面對攝像頭親親熱熱地說上一個多小時。
李穎的父親李百群告訴記者,李穎十分關心聾教育事業,她經常會問起她的老師、她的同學、她的學校。她說相對於美國,中國的聾教育事業是落後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學成後能為中國聾教育事業盡一份力。她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在中國建一所雙語雙文化性的聾人大學。
畢業啦
合影留念
為青海聾人演講
與青海聾人交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