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為聾人除了聽不見聲音之外
和常人沒有什麼差別
在日劇"跟我說愛我"中的失聰男畫家
和他的女友似乎只要透過讀唇語和簡單的手語
也可以溝通無礙

卻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些天生失聰,也就是一輩子都沒有聽過聲音,
甚至無法想像何謂聲音的這些人,
他們在根本上解讀世界,醞釀思考的方式就與我們全然不同。

「看見聲音」這本書可說是歐美社會對待聽障的近代史,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但是,人是用語言來思考,
沒有了語言能力的人,內心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他們如何思考?如何建立邏輯?
難倒是用手語來思考嗎?我簡直無法想像!
即便看完書之後我依然一知半解。

學語之前就失聰的人,如果沒有及早補救,很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
行為能力退化,和外界隔了一層屏障,進而變成智力退化,
因此聾啞兩字總是分不開,而啞巴,dumb一字,又有呆瓜的意思,
他們缺乏表達與結合意念的符號,造成與他人溝通的鴻溝,
在啟蒙時代之前這種人甚至被當成無行為能力人來看待,

在最初的聽障教育,是教導聾人說話,
可是天生失聰的人永遠聽不到自己發出的聲音,
對語言總是似非似懂,要突破具體名詞以外
了解抽象概念,譬如數字、形容詞,甚至是時間,就要花費更多的心力,
口語的聽障教育,事倍功半,讓聾人當真是苦不堪言

直到法國領先採用革命性的觀點,
把一直以來不被視為正統的手語,作為正式的教學系統,
終於真正開啟聾人與世界之間的橋樑,
手語,是視覺化的語言,是人類尚未有文字語言的真正母語,
一樣可以透過手的手勢、位置、動線建立文法和句型,
絕對不是將口語語言逐字翻譯,

用手語開啟聾人的智識,透過手語學習文字,
終於使得他們得以閱讀,參與常人世界的一部份,
他們可以與人溝通,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可以過著看似與常人無異的生活。

但是,在那看似與常人無異的生活中,
我依然無法想像他們的內心世界如何建構,
在他們將思想轉化為文字或是手語之前,
那究竟是什麼模樣?

這本書與大家分享--
看見聲音-走入失聰的寂靜世界
奧立佛.薩克斯 著 韓文正 譯
時報出版
定價2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