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你注意防對方的外線,13號,你要加強內線的保護。”教練趙偉扯大嗓門喊著,一邊還在戰術板上移動棋子布置戰術。但隊員的目光卻集中在王笑芬的身上,看著她不停比劃,點頭表示領會。
在全國殘運會上,王笑芬是廣東代表團聾人籃球隊的手語翻譯。這位江西姑娘5年前進入廣東省殘聯工作。在校時,她就對手語感興趣,但沒有系統地學習。省殘聯派她到廣州市聾啞人學校學習手語。“在聾啞學校,不但是跟老師學,很多時候還是跟著聾啞人學,可以說,聾啞人也是我的老師。”聾校的學習生活,讓王笑芬與聾啞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深刻體會到聾啞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一起學習生活,我從不懂聾啞語,到與聾啞人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心靈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既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快樂。”
王笑芬說,與聾啞人相處時,很多時候要反複多次講同一句話、做同一個動作:“我今天教了他們一個動作,明天他們可能就忘記了,我又得從頭教起。”王笑芬的說法得到球隊另一位手語翻譯何平的認同。何平畢業于天津體院籃球專業,去年夏天應聘到廣州市聾啞人學校當體育老師,並接受了手語培訓。
與聾啞人相處時間長了後,他們都對聾啞人都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聾啞人有時候心里比較自卑,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通常會很痛苦。”何平說,“他們中不少人文化知識比較有限,每當我看到他們可以用我所教的知識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當時真的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我為自己從事的事業感到自豪。”王笑芬更是將手語比喻成她與聾啞人之間的橋梁:“我不僅是翻譯,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好朋友。每次他們有什麼困難,總是來找我。當我為他們解決了困難後,他們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那一刻,我真的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手語,在我與他們之間搭起了友誼的橋梁。”
本報記者林本劍(本報昆明專電)
![]() |
上圖:王笑芬(左)幫助教練趙偉(右)傳達戰術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