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師院楊坤堂教授
美國的立法者、政策決策者、研究者以及學者專家從1980年代開始,即相當關心一般教育與特殊教育之間的關係,而倡導兩者的重建與改造。其中之一乃是1980年代的一般教育啟新運動(the regular education initiative, REI)和1990年代的融合學校運動(the inclusive schools movement)。前者的教育哲學是一般教育,而非特殊教育,應該負起教育障礙學生的主要責任;而後者的教育改革的精義則是改造一般教育,使得一般學校的普通班級更能有教無類;有效地教育各類學生,包括一般學生與特殊學生。
急進派的融合教育改革者主張所有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特殊的以及有權接受同樣品質的教育,呼籲強化一般教育的功能,而減少(甚或取消)隔離性與單獨性的特殊教育。溫和派的融合教育改革者主張一般教育負責教育輕度或中度障礙學生,而特殊教育教師則是一般教師的諮詢者和資源者。
一般而言,融合教育的主要信念如下(Laski, 1991; Sailor, 1991; Stainback & Stainback, 1992; Ysseldyke & Algozzine, 1995; Pearpoint, Forest, & O’Brien, 1996; Hallahan & Kauffman, 197; Kirk, Gallagher & Anastaslow, 2000):
1.所有的學生都屬於一般學校的普通班,因此,所有學生都能就讀其學區的學校(亦即在社區學校的普通班安置與教育所有的學生)。
2.一般教育,而非特殊教育,應該負起教育障礙學生的主要責任。因而,一般教師要負責教育障礙學生。
3.學校必須提供一般教師必需的支持,諸如特殊教育教師、語言治療師等特殊教育相關的專業人員。
4.教師要提供變通性或創思性的教學,藉以協助所有的學生(含特殊學生)有效地學習。
5.一般學生與障礙學生從彼此的互動中蒙獲社會和學業發展。
6.協助所有的學生理解與悅納社會的多樣性和變異性。
7.標籤學生對學生是無利而有害的。
8.身心障礙學生是弱勢族群,應加善待。
9.抽離式的特殊教育是無效的,其限制特殊學生的認知、學業和社會發展。
10.人文關懷應該優先於教育實驗。
整體而言,融合教育是一種教育哲學與教育策略,也是一種教育改革和社會運動(Kirk, Galagher & Anastaslow, 2000)。對教師來講,融合教育是一種心態以及行動(Ysseldyke & Algozzine, 1995)。一言以蔽之,融合教育係指所有的學生都在一般學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換言之,學校把特殊教育帶到普通班給特殊學生,而非把特殊學生帶出普通班接受特殊教育。職是之故,普通班教師需要準備就緒,從各種層面,包括積極地認同融合教育,合作參與特教專業團隊,充實教學和輔導策略,以及發揮慧(用智創思)、仁(用情關懷)與耐(用力服務)的教師 EQ(人格特質),成功地推展此一統整「最少限制環境與回歸主流」的融合教育。
1.為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改進教學方法,實施多元評量。教育部將蒐集全國國民小學優良多元評量實例,以供全國教師參考。歡迎所有熱心教學的教師踴躍投稿參與發表。
△徵稿類別:語文類、數學類、社會類、自然類
△徵稿時間:89年7月10日至9月30日止
△稿件字數:1000字至1500字為限
△送件方式:郵寄苗栗市文山國小教務處
電話:037-320406 傳真:037-330490
2.教育部自九月起,將推動為期三年的「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建立「閱讀護照系統」。這項計畫應結合教學,創造師生共讀情境,並結合家庭和社區,培養兒童健康的閱讀品質。
台北市雨農國小 陳綠萍校長
我國特殊教育法第十四條規定:「……為使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得到適當之安置與輔導,應訂定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原則與輔導辦法……」。由此可見,我國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在法律上已有明文規定,也說明了,我國目前特殊兒童,在各階段各級學校就讀普通班的權利正蓄勢待發。
融合教育的意義,是指身心障礙的學生,若經由學校的融合教育策略,可獲得未來進入社區的準備;資賦優異的學生透過融合教育的方式,能培養幫助他人的情操;普通的學生,也因此融合教育的機會,學習到態度的接納、價值的澄清;教師們也因實施融合教育,而力求改進特殊教育的技能,配合孩子的教育需求;家長們,也因子女有融合教育的因緣,而體會瞭解,積極接納特殊兒童。
融合教育在學校的做為:
一、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是教師教學支援的幫手,宜職掌分明,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幫助每一位教師做好融合教育。例如成立特殊教育工作推行委員會,訂定學校特殊教育計畫,循序漸進提供特殊教育相關知能進修研習的機會,幫助教師、家長、社區人士、校內學生認識特殊兒童、接納特殊兒童、肯定特殊兒童、服務特殊兒童。
二、教師職責─教師是實施融合教育的實際工作者,特殊兒童的各種學習,都需要全體教師的通力合作,才能幫助學生得到有效能的學習成果。學校教師應組織特殊兒童教學小組,大家一起鑑定、診斷、評量,共同擬訂教育計畫,編選教育課程、設計教學活動、運用特殊輔具、實施彈性評量、克服教學障礙,期使特殊學生得到教學小組的適性教學,達到無障礙的學習。
三、專業團隊─特殊兒童,若只有教育人員及家長的用心努力,必有很多醫療專業無法克服,所以極需醫療人員的參與。例如臨床心理師的衡鑑、職能、語言、物理等治療,才能協助特殊兒童完全的學習。
四、家長的參與─特殊兒童的家長必須參與自己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和教師密切聯繫;普通兒童的家長,也要診視自己子女能與特殊兒童一起學習的機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幫助弱勢的同學,建立助人的情操、服務的價值觀念,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事實。
融合教育是世界各國的趨勢,亦是人道尊嚴的人權教育,要建立支持系統,整合社會資源,宣導特殊教育理念,讓親、師、生共同耕耘融合教育的良田美地,期盼特殊兒童燦爛的笑靨,綻開在教室裡,在校園中。
竹師附小融合班教師 徐蓉霙老師
新竹師院附小的融合班很另類,每班特殊生與普通生的比例約1:2 ,20~25位小朋友,二位老師及一位教師助理員,課程分兩組教學和合組教學,每週並安排有四堂的混齡角落學習;小班教學講求的多元化、個別化及適性化,在此已行之有年,在新竹師院吳淑美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多層次教學」。
「多層次教學」中較具挑戰性的又屬「課程調整」部分。 教學前,老師必須對每個孩子的起點能力非常清楚,尤其是特殊生,更需參考其IEP中所擬定的學習目標,將之融入目前的課程內容,並思考:「如何在這一堂課中達到每個孩子的目標」;在課程安排上,打破科目的疆界,以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上課;課堂中,老師盡量配合孩子的個別需求,例:聽障的孩子需要較多的視覺提示、坐不住的孩子,製造一些機會讓他走動、資優的孩子,給他領導任務或富思考性問題,甚至允許他做不同的事情、……等等;行為改變技術的一些技巧更是要在課堂中充分運用,而上課的種種活動,老師鼓勵小組彼此合作、參與的結果甚於競爭或個人的表現;課後,則針對不同需求的孩子設計不同的學習單,並檢核自己教學中是否符合各層次的目標。
經驗告訴我,老師在課程中讓特殊生融入的程度愈高,其問題行為通常也相對的減少。另外,生活教育方面,教師適當的引導與介入,可以使孩子更懂得如何與不一樣的人相處,進而在互動中互相獲得成長。多半孩子並非天生就知道怎樣去包容、怎樣去善解,常常他們也吵架、也告狀,偶爾也抱怨受到特殊生的干擾;但是,孩子們學到怎樣去解決問題、怎樣去調適、甚至怎樣能達到雙贏,這些其實比課業上的學習更重要。
在融合班,老師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是相對的也快速成長,看到孩子有收穫,一切付出都值得;在融合班,孩子間真誠的互動,每天都有愛的故事在上演。我常想:這樣的小社會若能推展成一個大社會,那麼我們的周遭將會充滿溫馨、充滿愛,這也是我堅信融合教育應該推廣的主要原因。
台南市新南國小 鄭美芝老師
特殊兒童的教育應是整合「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的團隊工作,但是理論與實務的落差,讓十多年來站在特教第一線的我,常覺得自己一個人拿著大刀,在教育、醫療、社會服務三方面為學生披荊斬棘、去除障礙,不但孤單而且過於膨脹自我。
班上有過動兒的導師,常來訴說學生在班上所造成的困擾,希望由資源班得到一些資源,以改善班級經營、增進學生的學習。我們除了建議導師在教室安排、教學方法做改變及建議看醫生服藥外,對學生的有限進步也深感無力。
當獲悉學區內重度肢障的薇薇要入學時,熱心的主任在入學前的暑假就開始為她奔波,尋求能免費為薇薇做評估、諮詢的單位。適逢教育局提出了「台南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學生專業人員服務計畫」,讓我們在完全不認識醫療體系的情況下,至尋覓願到校服務的治療師過程中,開啟了本校資源班特殊教育團隊合作的新頁。
自從治療師加入後,為了解學生在家的各種生活情形,以增進生活能力;治療師建議合適的小兒骨科醫生後,我們陪同看診、聽取醫生的意見,鼓勵家長接受醫生的意見做手術、手術後立即做復健,並不斷依據學生的進展而修改復健目標。
職能治療師參考許多國外資料做訓練用的手架,細心地為薇薇量手指、手腕的長度和角度後,親手縫製;職能治療師也為校內過動兒做評估、設計可增進穩定性能力的活動;我們與家長討論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撰寫I.E.P.,並保持對孩子「溫柔而堅持」的一貫態度,我們深刻感受團隊工作的愉悅。
將近兩年與治療師相處的日子,我們發現:身為教師,不但在教材、教法要不斷尋求改進,讓學生得到有意義、有效的學習;老師更要像一扇活動的門,當學生有困難時,可經過老師得到更多的資源、通往更適合他發展的方向。我們衷心希望:由教育高層單位與醫療體系、社會服務體系結合,在各縣市設立含眼科、耳鼻喉科、骨科、復健科、社工的常設性專業團隊,能定時到學校做巡迴輔導並提供諮詢和復健服務。如此才能讓第一線的特教教師們在繁雜的教學、行政工作時,不必再為尋找各行各業的資源而煞費心機,甚至負擔監督專業團隊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能節省經費的開支、增加學生的進步。
桃園縣美華國小 王素茹老師
所謂『融合教育』指的是讓大多數的特殊兒童不分類別及輕重皆可全時融入普通班學習,與我們以前所說的『回歸主流』的教育理念是有所不同的。『回歸主流』的教育理念,在於讓特殊小孩不再在隔離的特殊環中學習,而是回歸到普通班和普通學生們一起上課學習。但是,特殊小孩和普通小孩在相同的環境下共同學習,特殊小孩的學習教材不做特殊設計,學習成果不做特別評估,這種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因此,融合教育繼承了『回歸主流』的基本理論,但是,教育方式卻是以經過特別設計的環境和教學方法來適應不同特質小孩的學習。
以我個人的經驗,幾年前接了一班一年級新生時,班上來了兩位輕度及重度的聽障生及一位唐氏症兒童,家長所持的理由即是他們不想將自己的小孩安置在特殊班去接受缺乏嚴謹設計的課程,他們主觀認為特殊班的課程是比較鬆散沒有系統的,因此把小孩安置在普通班級與一般小孩一起學習,應該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經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令人高興的是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互動良好,彼此都能互相合作;但是隨著課程內容越來越多且越抽象,特殊學生的學習開始遇到瓶頸,因此,如果只有將特殊兒童安置在普通班級中學習,『融合教育』只會流於形式;必須在學習環境,教材設計,師資訓練,教師人數及學校行政各方面的調整配合下,『融合教育』才能徹底實施。
在一個融合班級中,包括了特殊小孩和普通小孩,所以學校在人員和環境配置要同時考慮到二者的需要,而且課程要有很大的調整空間,融合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與傳統教學是不同的;再者,老師必須付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有教導特殊小孩的意願,才會有成功的融合。
台北市南湖國小 高慧君家長
貞貞是我第一個寶貝,剛出生時白白淨淨的,是個人見人愛的小洋娃娃,但卻是個沒有反應的洋娃娃。她到快四歲都不曾喊過我一聲媽。當被醫生告知她是自閉症時,我的心情跌到谷底。
還記得入學頭一天,當全班同學起立敬禮時,貞坐在椅子上連動都不動。當全班同學排路隊時,貞一個人在旁邊走來走去。後來看到老師牽著貞的手走出來時,我突然覺得好感動!小一那年運動會,她也參加了大隊接力,我看見她和同學迅速地跑著,並且同心協力的把任務完成時,我高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我那沒有反應的女兒。同時我也從老師的眼神中看見了滿足和成就,我真的好想大聲的感謝她!
小三那年學校成立了資源教室,資源班老師不但給她一對一的課業輔導,還教她類似買東西、做早餐、打電話等基本生活能力。每天早上在資源教室上的那一堂課似乎已經變成她精神上的增強物了。她慢慢的會跟我敘述一些類似『上電腦課找不到教室走丟了』或『某某同學被老師處罰了』等等學校裡所發生的事情。更令人振奮的是她心情好時會主動上台答題目了。
今年貞就要升五年級了。感謝這四年來所有陪她成長過的南湖國小老師們。因為您們能敞開心胸的接納貞,貞才能夠有正常學習的機會。因為有大家的幫助,貞才能尋回信心、找回快樂。因為有您們的努力,貞才能夠明顯進步。因為有您們的愛心她才能夠快樂的成長。
(一)本通訊發行對象為全國公私立國小教師,若您有教學創意的想法,願意與大家分享教學心得,歡迎針對本通訊發行主題投稿。
(二) 本刊於每月一日出刊(每年二、七、八月休刊),來稿請於每期出版前五十天投稿,並請註明投稿主題。
20期主題─教學資源(十一月出刊)
21期主題一多元活潑教學(十二月出刊)
(三)本通訊因篇幅有限,文稿請以400~500字為原則,來稿請註明姓名、服務學校、職務、通訊電話及住址或E-mail,凡經錄用稿件,將逐期刊載並薄贈稿酬,若當期通訊稿擠未能採用者,亦可經審核予以上網發表。來稿版權歸本通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於其他刊物發表。
(四)本通訊對來稿具刪修權,不同意刪改者請註明。
(五)來稿惠寄:台北市陽明山112建國街二號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國小小班教學輔導諮詢中心)收或E-mail至small@ mail.tiec.tp.edu.tw。
在此我也特別懇請所有從事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用愛和包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受教的機會,用接納和鼓勵讓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能回歸自然。
出處: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YUeXYgVnzi8J:class.eje.isst.edu.tw/small_info/elem/commun/18.htm+%E8%81%BD%E9%9A%9C%E6%95%99%E6%B3%95&hl=zh-TW&gl=tw&ct=clnk&cd=235&lr=lang_zh-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