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03月16日10:19








 









  把信息技術用在聾啞學生的語文教學上,是以往所從未想過的。但是現在卻成了事實。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的最后一個年頭說起。為了幫我准備自學考試本科畢業前的論文答辯,愛人一狠心購置了一台組裝電腦。也是從那時起,我學會了發電子郵件。省城高校的論文指導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副教授,我發過去的論文經過他的指點和潤色,使我以優秀成績通過論文答辯這最后一關,順利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文憑。從此我對電腦和網絡更加情有獨鐘。電腦網絡帶給我的便利,經常讓我想有朝一日也能夠讓我的聾生體驗一把。

  然而,面對一群聽不見聲音的聾啞學生,多媒體教學似乎顯得那麼生疏與遙遠。加之學校當時的硬件設備遠遠滿足不了這方面的需求,特殊教育的相對滯后性讓我們這群特教工作者習慣於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外加一雙手(打手勢)的傳統教育模式。

  第一次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已是新千年的第三個秋天。因為參加了市級骨干教師培訓,我要完成一堂匯報課。該怎樣讓十來個聾生用雙手揮舞出一片精彩呢?至少也得有些看點吧。思來想去,我決定借助於多媒體課件上課。因為,執教的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抒情散文,無法讓聾生通過聽覺來感受散文的語言美,這是一個極大的欠缺,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上帝在關閉了聾生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窗,聾生通過視覺感悟的能力往往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借助於多媒體,把文中描寫的優美景色用一幅幅動感畫面呈現出來,極大的降低了聾生把文字語言轉化為形象語言以至內部語言的困難,聾生個個看得興趣盎然,學情高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給我的教書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我開始憧憬著那如魚得水,充分展現個性魅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要知道在特殊教育崗位上呆了這麼多年,那種有勁無處使,有話道不出,更難以在師生反饋中教學相長的憋屈勁,幾乎削盡了我所有的銳氣。如今,看到了信息技術帶來的希望,我怎能不為之欣喜。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畢竟費時費力,在我們這所特殊教育學校,上一些公開課偶爾為之尚可,經常使用則很不現實。正當因此而徘徊不前時,微軟公司贊助我校一間網絡教室的喜訊從天而降,這不但解決了我校職業中專計算機專業學生上機難的問題,也為我們的學科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我很快就申請加入了教育部-微軟舉辦的“攜手助學”教研與反思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相關技能。之后,我開始在網絡教室實施教學。

  聾生一到九年級除了把語文書上的課文背得滾瓜爛熟外,幾乎從不閱讀課外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他們,知識積累極其貧乏。升入中專后,作文教學究感到很困難。我們聾校的語文教師也常為此而大傷腦筋。以往的作文教學,盡管提供了一些相關范文,但以聾生極其有限的文字底蘊,他們隻能依葫蘆畫瓢,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有了網絡教室后,聾生寫作難的問題似乎不再難。

  比如,為了寫一篇描寫霧的作文,我事先布置聾生上網搜集了大量關於霧的文章,並和他們一起篩選出適合學習的相關文章,布置他們課后閱讀,積累相關語句。然后在一個下霧天帶領學生到操場、到新村、到馬路上觀察感受,有了這樣的積累和體驗后,再教聾生把所見所思寫下來,自然水到渠成。

  再比如寫一篇關於桂花的文章,我會先帶領聾生到桂花樹下細細觀察,並適當指導寫作方法,如果聾生依然感到困難,我還會利用網絡,讓他們上網搜集閱讀相關文章,了解桂花的相關知識。這樣情況大為改觀,聾生無話可寫的苦悶減輕了許多。還有不少聾生也因此喜歡上了作文課,並走上了力爭寫好每一篇作文的良性循環軌道。

  這對於聾生來說,真是難能可貴。而我,一名聾校語文教師,也因此嘗到了聾校語文教學的樂趣,更為自己在信息技術武裝下的專業成長而欣喜不已。

  選自於“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全國中小學教師大型有獎征文活動(http://www.mspil.edu.cn/zhengw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