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堰晚報 加入時間:2014-4-28 15:17:09
市特殊教育學校高三年級的8名學生,他們從小就失去了聽力,上課完全靠眼神與老師交流。很多常人認為簡單的東西,對他們來說異常艱難。然而,這些學生相繼通過了高校單招考試,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聾人是怎樣考大學的,他們的學習跟正常人有啥不同?日前,記者採訪了市特校這些金榜題名的聾生。
■文/記者方元通訊員王偉王飛圖/記者呂世銀
8名學生自幼失聰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
18日,在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的畢業生座談會上,記者見到剛剛考上大學的8名學生中的7人,他們是餘金輝、閔濤、余鵬、袁觀全、李淼、程亞南、龔偉,唯一的一位女生袁芯很遺憾沒有到場。快樂的他們擺著手語POSS照了張合影,鏡頭前他們自信的笑容令人動容。
這些孩子大都來自農村,其中6人來自鄖縣、竹山、房縣、鄖西,1人來自棗陽,1人來自河南上蔡縣。
他們同正常的孩子一樣有著清秀的面龐、矯健的身姿,同所有同齡人一樣渴望交流和理解。然而,他們從小就失去了聽力,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
心急如焚的父母四處求醫,可到頭來債務是越來越多,希望是越來越小。父母被告知,孩子的聽力損失殆盡,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即便帶助聽器也無濟於事。
這種宣告,讓父母不再對求醫抱有任何幻想,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培養上。
學習靠眼神與老師交流全部考上大學
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郝良霞介紹,目前全國祇有北京、天津、長春、長沙等地的4所本科、9所專科院校開設聾人高等教育專業。學校的8名聾生,今年3月份參加了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陸續收到了該校錄取通知書。“他們學習非常努力,上課都很用功,他們付出的要比正常人多得多,這次能考上大學,也正是他們平常勤奮學習的結果。”郝良霞說,由於語言和聽力存在障礙,聾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聾生上課完全靠眼神與老師交流,“很多常人認為簡單的東西,他們必須付出百倍地努力,才能'聽'懂。”
在特殊教育領域,有這樣一種說法,聾人考上北京聯合大學(本科)相當於普通人考上清華、北大。北京聯合大學面向全國招生,向來是報考人數多但錄取率低,非常難考。可是,這8名學生中的3人,為了衝刺本科,在今年4月份又赴北京參加了北京聯合大學的單招考試,目前成績未公佈。
老師既當家長又做朋友讓學生走出自卑
老師是如何教這些孩子的呢?“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又是代理家長,還是朋友。”市特殊教育學校高三數學老師兼班主任衛慶玲這樣描述老師和孩子們的關係。
課堂上,管理學生不認真聽講是個技術活,聽力正常的學生,只要老師點一下名字,很快就能糾正。而對聾生,這招行不通。衛慶玲就悄悄走到學生身邊,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這個學生的同桌還是衛慶玲的幫手,有時她給一個眼神,同桌就會善意地去提醒。
8名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高中三年住校。孩子一旦生病,最著急地是家長,可最忙碌地卻是這些身為代理家長的老師。有一次,學生袁芯突發過敏,全身紅腫,情況很緊急,衛慶玲趕緊送袁芯去醫院,還一直照顧在身邊。為了讓袁芯更好地恢復,衛慶玲還專門把她接到家中居住,讓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語文老師潘海波把學生當朋友,學生找他借錢,他從沒拒絕過,還教學生如何理性消費。對家境貧困的學生,他出差總不忘給學生帶幾件衣服。考前,有學生因家庭負擔重想放棄,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課間,他故意掏出手機進行網上訂火車票,引起學生們好奇。於是,他順勢引導,“如果你們上了大學,別說網上訂票,再難的事也能解決。”
學生們回心轉意繼續考大學,可是赴外地考試費用又成了攔路虎。學校知道後,墊付了孩子們赴外地考試的費用。“在對殘疾人的教育中,愛心是第一位的,只有讓學生先從自卑中走出來,以後才能走得更好,飛得更高。”衛慶玲說,學校自從2002年9月1日正式開辦聾人高中階段教育,目前共有19人考入大學。其中,有兩人回到我市從事特殊教育事業,還有的學生畢業後在武漢富士康等企業就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