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所公安邊防醫院,建院21年來為地方群眾提供了近百萬人次的義診﹔經費並不寬裕,卻每年都為外來勞務工等貧困病患者補貼、墊付近百萬元的醫療費﹔在深圳抗擊非典、搶險救災等危難險重的緊要關頭,總能看到這群頭頂警徽的白衣戰士的身影……
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深圳醫院自1985年組建以來,以過硬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稱頌,被譽為愛民醫院、愛心醫院。
“急難險重”沖在前
置身經濟特區,直面市場經濟,作為深圳惟一一家部隊正規編制的醫院到底應當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廣東邊防醫院歷屆黨委對此都有清醒認識:為人民服務是醫院的天職,駐防一地就要造福四方。
1993年8月5日下午,深圳清水河安貿危險品倉庫發生震驚全國的大爆炸,人員傷亡慘重。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災情,廣東邊防醫院領導一邊迅速下令准備病床、調集藥品,一邊組織醫護人員火速趕赴爆炸現場。該院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再次發生爆炸的巨大危險穿梭在濃煙烈焰之中,搶救出傷員84人,疏散群眾2萬多人。醫院因此被公安部榮記集體三等功,屬下衛訓大隊榮立集體一等功。
2003年初,在與非典做斗爭的長達5個多月的時間裡,廣東邊防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冒著隨時都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險,勇敢面對,科學處置,先后診治發熱病人15000多名,轉送疑似病人24名,取得了患者零誤診、職工零感染的突出成績。
“凡是需要醫療保障的重大事件,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邊防醫院。”近7年來,廣東邊防醫院已連續7次圓滿完成每年一度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的醫療保障任務,配合“110”、“119”、“120”、“122”報警中心緊急出動3680次,參加了深圳梅林重大山體滑坡、深圳布吉草埔長排村護坡塌方等重大事故的搶救工作110多次。
救死扶傷永遠是第一位
廣東海豐縣?門鎮村民黃杰今年35歲,其妻及兩男一女3個孩子都是聾啞人,一家人主要靠黃杰打魚來維持生計。去年5月1日,黃杰外出時被一輛機動三輪車撞成重型顱腦損傷,全身多處骨折,病情不斷惡化,漸漸成了“植物人”,一家人整天以淚洗面。
去年7月,廣東邊防醫院獲悉這一情況后,院長王華帶著院裡的腦外科、骨科等科室的專家,驅車130多公裡,來到了黃杰家裡,不僅免費給黃杰治病,還把他家定為重點幫扶救助的特殊對象:定期派出醫務人員上門隨訪診治,每月為他家送去300元錢、100斤大米、5斤食油,指定耳鼻喉科專家張雲高副主任醫師負責黃杰的3個小孩聾啞疾病的治療,並承諾以后幫助他們聯系特殊教育學校上學、長期保障學費,為這個特困家庭托起了明天的希望。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作為部隊醫院,更重要的是社會效益。”廣東邊防醫院政委許偉慶說:“我們醫院上下奉行這樣一個原則:隻要是對群眾健康有利的事,即使沒有經濟效益也要做,而且要做好。在我們醫護人員的心目中,救死扶傷永遠是第一位的。”
去年以來,廣東邊防醫院院長王華、政委許偉慶等領導還多次帶領有關科室專家,組成以關愛幫扶外來、貧困、弱勢群眾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救助小分隊,深入深圳周邊的貧困地區,為老百姓送醫送藥獻愛心,被當地人民群眾稱贊為“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又是黨和政府溫暖的傳遞大使”。
將愛的目光投向勞務工
深圳市有數百萬外來勞務工,他們主要集中在離市中心區較遠的龍崗和寶安兩個區,到市區看病很不方便,而且難以承受相對昂貴的醫療費。
為了讓“打工一族”敢去看病、看得起病,廣東邊防醫院從2002年8月起先后在龍崗和寶安成立了3家分院,特設了外來勞務工門診,為他們提供最低的消費、最好的服務:挂號隻需1元錢,檢查費、手術費均打八折﹔免費接送勞務工患者就診﹔盡量使用價廉效好的國產藥品,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費用。
為使外來勞務工享有更加實惠的醫療保障,廣東邊防醫院從今年1月起又在3家分院推出了“健康服務卡”,勞務工每人每月隻需交納7元錢,一年即可享受一次包括早孕檢測、血常規、心電圖、胸透等12項內容的基本醫療檢查和保障。目前,這一利民措施已惠及12000多名勞務工。
針對勞務工因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培訓和安全常識,工傷事故多發的情況,邊防醫院經常組織醫務人員深入工廠企業,義務講解自我防護和應急自救常識。醫院還專門成立了斷指再植中心,為工傷患者提供及時醫治。中心創建5年多來,已進行斷指(趾)再植手術7000多例,為工傷工人接活斷指(趾)近萬根,為他們接續了人生的幸福和希望。
《人民日報》 (2006-07-26 第14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