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最近感冒病號激增,不少幼兒甚至演變成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耳鼻喉科醫師提醒家長,千萬別輕忽了小小感冒,在季節交替時,流感肆虐之後,罹患中耳積水小朋友明顯增加,中耳積水必須即時處理,長期中耳積水不癒或經常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小朋友,甚至需要手術治療,否則等到出現嚴重的後遺症或併發症,就為時已晚。
  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耳鼻喉科主任洪敬賢指出,中耳積水在醫學上的名稱是「積液性中耳炎」,原因是連接中耳腔和鼻咽腔的耳咽管阻塞,造成空氣無法進入中耳腔、分泌液也排不出去,它和洗澡時耳朵進水無關。
  洪敬賢主任表示,如果不是急性中耳發炎,小朋友不會覺得耳朵痛,所以中耳積水常常被家長忽略。其實,中耳積水會讓耳膜不能有效振動而影響到聽力,小朋友可能有輕度到中度的聽力損失,甚至影響語言發展,學齡兒童則常被老師誤以為上課時不專心。家長必須留意,孩子電視時音量是否開得比較大聲、跟他們說悄悄話時反應比較差,有些小朋友可能比較容易跌倒,有平衡功能障礙。
  洪敬賢主任說,中耳積水的小朋友通常有3個月的觀察期,假如過了3個月仍不見好轉,那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因為中耳積水不只會影響聽力學習表現,它也是一種慢性發炎,長期下來耳膜會變薄或鈣化,更嚴重的會使耳膜塌陷,並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將來還可能演變成沾黏性中耳炎或膽脂瘤,屆時就必須動耳部大手術來處理了。
  洪敬賢表示,目前最常採用的手術方法是放中耳通氣管。放管子的目的是暫時取代耳咽管的功能,讓空氣可以進入中耳腔,但不是靠它排水。裝管子之後,小朋友的聽力立即可以恢復,而且感冒時不必再擔心併發中耳炎。假如小朋友有腺樣體肥大、經常鼻涕倒流,就應考慮同時實施手術。
  洪主任強調,裝置通氣管是非常簡單的手術,只要將耳膜劃開一個小洞、抽掉積水、再將管子嵌在耳膜上即可,對成人實施這種手術只要局部麻醉,若小朋友無法好好配合,才需要全身麻醉。至於腺樣體摘除也是非常簡單的手術,也極少會有疼痛或出血的問題,術後小朋友鼻子的症狀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洪主任說,手術後可以去游泳,但禁止跳水、潛水;洗澡洗頭的時候淋到水都沒有關係,但是用力擤鼻涕或倒吸鼻涕仍有可能造成鼻涕跑到中耳腔而引起感染。通氣管一般在6到12個月內會自動脫落,所以還是要定期回醫院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