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周五的晚上,天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小會議室裡都會爆滿,甚至連走廊上都站著前來聽課的學生。講臺上的老師聽不見大家說話,只能靠一些手勢與大家交流,但臺上臺下卻都非常投入。2006年下半年,天津聾人協會和天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將手語作為一門課程首次帶進大學校園,32歲的陳華銘由此成為了這門課的主講老師。



  外地經驗本地教學


  家住河東區的陳華銘是名聽力有障礙的殘疾人。在參加聾協活動的幾年時間裡,他碰到過很多無私奉獻的人,也一直被他們的精神感動著。2006年上半年,陳華銘去杭州參加全國手語論壇的時候,看到杭州為當地聾啞人營造無障礙環境的措施,受到啟發,萌發了要在天津的大學裡開設手語課的想法。


  開始他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念頭,找到天津師范大學。沒想到學校竟然同意了,並將這門課定為選修課,名字就是《中國手語翻譯基礎》,每次課兩個半小時。但當時已經快9月份了,學校馬上開學了,時間很緊張。於是,陳華銘加班加點編寫教學大綱、進行備課。他在網上找、書上查,搜集和整理各種手語信息和相關知識,最後制成幻燈片,所有這些材料都是他自己整理的。經過努力,手語公共選修課開始了。


  學習熱情讓他感動


  按照學校規定,如果報名人數不滿一定數量是不能開課的,開始陳華銘還有點擔心,報名的同學能不能夠30人呢?沒想到,很短時間報名人數就達100多人,並且報名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這麼多人同時上課,因為擔心教學效果不好,陳華銘向學校說明情況,建議將人數控制在60人以內。學校只好根據報名學生分布平均分配名額。盡管如此,就在上第一節課時,陳華銘發現,很多沒選上課的學生也來聽課了,這讓他很感動。


  第一節課,陳華銘請來了市聾協主席等人。上課後,陳華銘沒有馬上講理論,而是做了一堂試驗課。他告訴大家手語很簡單,就像大家平時的手勢。隨後他給大家示范很多簡單的手語,大家情緒很高,一直笑著跟著學。然後他請了一個聾啞女孩和聾協主席教大家學習手語版的《同一首歌》和國歌,課堂氣氛非常好。


  傳道授業不辭勞苦


  由於陳華銘在開發區工作,每到周五,他先從開發區的單位坐班車到市裡,然後打車或者坐公交車去學校。一般到了學校就沒時間吃飯了,一下車就奔教室上課,從晚上6點到8點半一直講課,中間只休息5分鍾。下課後,陳華銘趕晚上最後一趟公交車回家,到家已是晚上9點多了,然後纔開始吃晚飯。在教學中,陳華銘存在聽力障礙,但口語問題不大,雖然發音不是很清楚,但同學們基本都能明白。就這樣,他在臺上配合著手語、投影儀、幻燈片講課,同學們有問題就給他寫紙條,師生溝通良好。


  陳華銘說,教大學生們學手語,就能讓更多像他這樣的殘疾人和別人進行交流。從小到大,幫助過他的人太多了,所以他要回報社會。



稿源北方網-今晚報 編輯: 馬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